百千万 • 科创(第351期)|院士专家齐聚中山,助力“湾区光谷”建设!
栏目:推荐 来源: 中山火炬发布 发布:2024-11-21

 

继日前《中国日报》大篇幅报道“湾区光谷”后,近日,由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等联合主办,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承办的“2024年全国‘光与海’高端学术会议在中山开幕,进一步凝聚我国海洋与光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与力量,促进海洋与光学领域深入交流,大力推动光学技术与海洋应用的融合发展,助力“湾区光谷”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孙松特邀出席开幕式。

 

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肖宜东在致辞中表示,中山火炬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中山市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当前,火炬正举全区之力,抢抓深中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高标准、高水平打造面积超万亩的“湾区光谷”,建设大湾区高水平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诚邀各路专家学者多来火炬调研考察、投资兴业,推动更多光电光学项目在火炬投资落地,助力海洋技术研发的创新及成果的运用,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从11月15日至11月17日,以线下大会特邀报告的形式展开,议题内容涵盖了海洋研究的先进光学技术仪器、海洋环境生态与资源监测的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四位院士、八十余名光学和海洋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光与海交叉学科中的前沿科技,促进光学技术与海洋研究的深度融合,推动海洋探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共同助力中山“湾区光谷”建设,为我国的海洋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姜会林作专题报告。

大会期间,姜会林教授作“海洋目标多维度高精度机载光电探测与信息传输技术”主题报告,聚焦海上突发事件增多、严重威胁生态安全,海洋探测、侦察、通信功能相对独立,没有有机结合,制约了海洋精准监测效能发挥等现状和问题。针对海雾、耀斑、复杂光场、浑浊介质等背景环境,创新提出运用多维度、多谱段、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技术手段,针对溢油、赤潮、舰船、水下航行器等目标进行探测。

 

姚建铨院士作“从激光致声技术赋能智慧海洋的新生态探索”主题报告,为在场专家学者开拓了思路,鼓励海洋工作者与光学工作者为国家发展作出科学家的贡献。国际欧亚科学院孙松院士作“海洋健康评估对海洋观测的需求与挑战”专题报告,通过介绍近年来珊瑚出现白化现象,分析了全球浮游动物监测面临的问题,为参会人员提供了研究思路。

 

接下来,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海洋光学的研究与应用,把握深中通道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化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中山火炬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明锋

美编:张丽红

责编:赵攀峰 林家裕

执行总编辑:戎明星

总编辑:龙梦君

素材来源: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