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案结事了!“智慧仲裁”赋能优化中山营商环境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林葳 汤子暄 发布:2024-10-1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没想到‘智慧仲裁’平台12天就处理好了,还不用我跑来跑去,真是太高效方便了!”近日,陈先生(化名)表示,他已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智慧庭审平台”(以下简称“‘智慧仲裁’”平台)签署仲裁调解书,对调解结果很满意。

劳动仲裁机构案多人少,导致案件处理排期较长,增加当事人时间成本。面对这一难题,市人社局推行全流程调解服务,积极采用“智慧仲裁”平台,通过开展“非接触式”仲裁服务,在线调解劳动争议、在线开展仲裁庭审,全市线上办案提速近50%,持续赋能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标志着中山劳动仲裁工作正式迈入“云仲裁”时代,更在提升仲裁办案效率、降低劳动争议处理成本方面提供了可复制的借鉴经验。

成功化解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为工作人员送上锦旗。通讯员供图

今年以来,全市通过“智慧仲裁”平台高效完成案件审理和调解工作共计110宗,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真正享受到足不出户即能实现案结事了的高效、便捷仲裁新体验。

办案时间从至少30天缩短至12天

8月22日,陈先生因与中山市某客车有限公司产生劳务经济纠纷,向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人社分局劳动仲裁窗口递交劳动仲裁申请。彼时,他已经做好与企业来一场“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马上要到外省工作的他,计划请律师帮忙处理繁杂的仲裁或诉讼程序。火炬开发区人社分局劳动仲裁庭有关工作人员告知陈先生,该局可运用“智慧仲裁”平台,为陈先生提供线上“云仲裁”服务,解决他无法参加现场庭审或调解的问题,并向陈先生详细讲解“智慧仲裁”平台如何便捷高效地化解劳动争议。陈先生当场同意通过“智慧仲裁”平台开展庭审。

9月2日,陈先生与中山市某客车有限公司在仲裁庭的庭前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在“智慧仲裁”平台上通过线上可视化调解的方式对调解方案进行确认,并线上签署仲裁调解书,前后用时仅12天。

“像陈先生这样的案件,按照以往的处理方式,经过案件立案排期、开庭审理、出具裁决文稿、文书送达等环节,办案时间至少30天。”火炬开发区人社分局劳动仲裁庭有关负责人透露,自推行全流程调解服务,并应用“智慧仲裁”平台以来,不仅提升了对群众需求的响应速度,还降低了人力和费用成本,更提高了案件处理的质效,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新活力。

据悉,“智慧仲裁”平台集成实时辨、视、听、播、录、签等多重功能。只要案件当事人一方有想通过“云仲裁”进行调解或审理的需求,就可立即启动线上办理既定程序。案件信息、当事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码等信息一经录入“智慧仲裁”平台,就可马上或预约组成“仲裁庭”进行线上数字证据展示、视频调解或庭审、笔录确认和签字办结等一系列处理环节,实现立案“免排队”、审理“无接触”、办案“无纸化”的全流程网上办理。目前,全市线上办案提速近50%。

其中,“云仲裁”调裁服务可让涉案双方通过远程语音视频、语音自动识别、同步录音录像、线上证据交换、线上签名确认等就地参与“云仲裁”,异地完成仲裁庭审和调解,最大限度消除当事人异地仲裁、开庭时间冲突带来的不便,为异地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提供参与案件调解、审理更加便捷的方式。

同时,“智慧仲裁”平台能有效防御当事人隐私、数据外泄的风险,确保庭审过程的公开性和裁审结果的可信性。

全市仲裁案件连续3年调撤率保持60%以上

为全面落实《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互联网+仲裁”在线庭审规则(试行)》,打造线上“互联网+仲裁”与线下“一站服务”相结合的立体便民模式,市人社局与市两级法院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和裁审衔接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统一全市裁审标准,提升仲裁办案效能。

市人社局仲裁员志愿者开展送法上门公益讲座。通讯员供图

目前,中山已建立一支86人的青年仲裁员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办案、教育、普法三结合,对全市企业实施送法上门服务活动,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将劳动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避免争议发生,并通过典型案例分享会,警示违法用工裁决成本,不断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普法讲座15场,案例分享会3场,累计服务企业超898家。

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中山不断加强部门联动,全力打造“仲裁+就业”服务模式,印制劳动争议调解建议及扫码应聘宣传单,组织“促就业 保主体 共促和谐劳动关系”咨询活动,靠前服务共建“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新举措,稳步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今年以来,中山已开展25场咨询活动,累计为超100名劳动者、1172家招聘企业提供送法服务。

提供更高质效的为民服务,一直是中山劳动仲裁工作的心之所向。目前,中山已推出“全城通收”“容缺接收”便民仲裁申请受理服务,实现申诉阶段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自推行服务以来,我市累计为3030名申请人提供通收材料的便利,为其节省维权时间。

同时,中山建立覆盖23个镇街的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推行“多元调解+速裁办案”模式,开通快调速裁“绿色通道”,实现农民工案件“当天专调、立转快审”,筑牢劳动权益“防护网”。今年以来,全市农民工案平均结案时间21.3天,比一般案提速52.66%,一裁终局率80%,大幅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让农民工不忧“酬”、不烦“薪”。

中山还创新推行全员调解模式,推行“个性定制”预约调、上门调,将调解工作贯穿办案全过程,并建立调解分享、能手评选等激励机制,在全市营造“比学赶超、争当模范”氛围。据悉,我市仲裁案件已连续3年调撤率保持60%以上,累计获群众赠予锦旗37面、感谢信6封。


编辑  江慎诺 二审 黄凡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