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丹||我的早餐豆浆(记忆/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陈小丹 发布:2023-04-21

豆浆

豆浆摊是潮州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早餐小食档。它与粿条面档哪种更早,我没深究,只知道记忆中,我的早餐与外公外婆和街头豆浆摊有关。

那时,在汕头,外公外婆都有晨练的习惯。外公起得早,清晨五点就起床洗漱,十五分钟不到就出了门。外婆会晚半个小时起床,雷打不动六点出门。五岁的我,喜欢跟着外婆去晨练,也是贪婪那半小时懒觉。夏天还好,冬天清晨的门口,伸手不见五指。借着铁门还未关闭的当口,透出的丝丝微光,勉强看到楼梯口所在。铁门关上后,外婆与我便一前一后,我右手紧摸楼梯扶手,左手扯着外婆的衣角,脚步探索着慢慢从楼梯上一格蹭到下一格。每次,外婆都走在我前边,边走边不时回头叮嘱我要看路。虽然,昏暗中我无法清晰地瞧见她转头,只能从眼前时不时忽闪的影子、衣角拉扯的力度与外婆的叮嘱声来进行判断。

外婆晨练的地方是中心公园。我喜欢跟外婆晨练,除了想去公园,更因通往公园的路程,有间街边豆浆摊,能先喝上一碗豆浆。每次,外婆都会给我点上一碗豆浆加鸡蛋,一根油条。乳白色的豆浆盛在一个蓝花白瓷碗中,里边浮动着一丝丝黄色的蛋花。用勺子一搅动,藏在里头的几块蛋清浮了出来,嫩滑地晃动着,像白白的茉莉花朵儿,那么圣洁,不沾一点杂质。我喜欢将盘中那根由两条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撕开,再掰成一块块儿,扔入豆浆中。我用勺子舀了一块给外婆,外婆笑着摇头说自己不吃,叫我赶紧趁热吃。卖豆浆的那位老婶每当此时就会用羡慕的语气对着外婆夸我孝顺,外婆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清晨街边的行道树沾满露水的味道,是蛋花混着豆浆甜腻的味道… …

回到潮州念书,外婆偶尔也会来潮州小住些时日。那段时间,我都会沉浸在欢欣雀跃的状态中,离家依依不舍,离校归心似箭。来到潮州,外婆仍然保持晨练的习惯。只要周末,我就会一如往昔跟着她去晨练。晨练的地方,就在韩师的后山上,从家到那儿,通往浮桥(湘子桥)即可到达。一如既往地早起,一如既往地扯着外婆的衣角,一如既往地在浮桥一头的豆浆摊喝碗蛋花豆浆加油条。外婆时常也会逗我,我快放学时将自己的行李袋藏起来,她自己也躲在一边,偷偷看我放学回来见不着她行李袋时不知所措的模样,与她从角落里出现时我喜极而泣的样儿。

现在,喝了十多年鲜奶,说实话,我更喜欢喝的是豆浆。偶尔,也会去美团叫上一杯,说是现磨,总觉得有即食豆浆的味儿。清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琳琅满目的小吃摊各显神通:粿条面、肠粉、白粥、果汁、小笼包、粿条卷… …却很难再见曾经的手工豆浆小摊。当然,豆浆还是有的,只不过它已不再是当年的主角,沦为了小笼包的配角,盛装的器皿也从蓝花白瓷碗,变为一次性透明杯再加一张黄色封口膜。包装的廉价感不说,里面豆浆也是米黄色的清淡,也同样是即食豆浆的口感。

有一首《豆浆油条》的歌曲唱出了我的情思,我挺喜欢。“喝着纯白的豆浆/是纯白的浪漫/望着你可爱脸庞/和你纯真模样/我傻傻对你笑/是你有种解药… …”直到有一天,行李袋不在了,但角落仍然是角落,豆浆的味道一直让我萦怀。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