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栏目:要闻 来源:中山+ 董一军 发布:2024-03-1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扎实推进十大任务,第一项任务便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此外,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工作的第一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科技创新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

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简言之,由“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但是在供给方面,部分行业未能及时捕捉到需求的变化,仍维持原有的技术水平、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导致国内部分行业供给和需求出现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节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就产业发展而言,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新质生产力则是以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区别于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技术知识能够产生外溢效应和规模报酬递增,从而实现内生型经济增长,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约瑟夫·熊彼特则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理论只关注特定领域的创新或者仅仅把创新狭义地理解为“新组合”,而忽视了先进生产力这一本质。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从生产力质态来看,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从生产力自身系统性来看,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从特点特征来看,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新质生产力的催生过程看,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关键,其必然带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实现动力变革,从而引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实现效率变革,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质量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所在,因此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首先,围绕重点产业链,对于具有重大优势的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拉长“长板”;对于“卡脖子”环节比如芯片设计和生产等,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重点突破,补齐“短板”;对于蓬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比如生物医药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锻造“新板”。其次,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大力实施制造业改造升级工程,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及时使用创新科技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最后,进一步健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培育,双管齐下,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第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方向,也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点。首先,巩固扩大现有产业优势,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方面,应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和品牌打造,解决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其次,瞄准前沿产业,在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方面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于量子技术、生命科学以及低空经济等新赛道,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和主体参与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第三,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化不仅是一项技术,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能够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增强供给端对于需求端的适应性和敏感度,提升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首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其次,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平台企业为抓手,提升其数字化方案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数字化转型的针对性。最后,适度超前谋划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党校经济和管理教研部副主任、经济学博士)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AI+LIFE HACKS丨People enjoy May Day holiday in ZS
原创 11972人浏览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