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百千万工程”智慧力量 | 创新乡村治理的若干思考
栏目:要闻 来源:中山日报 罗本森 发布:2024-01-2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当下,广东省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并将其作为头号工程全面推进。对“百千万工程”的目标任务,中山要体现三个字——强、美、治,要让经济强起来,城乡美起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如何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提升城乡高质量发展,应从多方面努力。

一、打造过硬班子,夯实治理基石

乡村治理首先是加强村居班子建设,实行“输血、壮骨、扶志、治瘫”的措施。

“输血”是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把优秀党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回乡大学生、外出乡贤、积极分子、人大代表等纳入村“两委”班子的后备人选,作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血液供应站。

“壮骨”是按照“选准一个支书,配强一个班子,带好一个队伍,致富一个村子”的目标要求,采取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提,从外出经商和务工党员中请,从镇村企业中选,从乡镇机关中派等方式,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扶志”是针对农村基层干部进取心不强、素质不高等问题,大力实施村干部培训工程,使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民主法治意识有大的提高,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治瘫”是采取整治与帮扶并举的办法,对症下药,分类整治,大力开展后进村整治活动。把强基础、打基础、夯基础作为关键来抓,整体提升村级组织建设水平,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在处置突发事件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强硬班子。为乡村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能有效提高社会治理上新台阶。

二、开展群众议事,加强民主协商

在议事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谁来议”。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面临“干部干、群众看”、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村“两委”应成立议事小组,按照“3~7人为一组”的原则,推选出威望高、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加入党群议事小组。优先将党小组组长、网格长、村民小组组长、乡村振兴顾问团成员推荐为党群议事小组组长、副组长。

其次解决“议什么”。明确党群议事小组具有政策宣传、建议推荐、商议决定、督促管理等职能,负责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政策、宜居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以及村“两委”决定事项。采取急事急议,不急的每月议一次。围绕经济建设、资产管理、精神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事项,由大家发言讨论。推动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再次是“如何管”。通过商议的事,组长收集情况向村“两委”反映,经梳理后,逐一研究解答及解决,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执行。通过带头示范、监督提醒、参与整改,促进提升治理效能。打造“群众事群众议、群众管和群众享”的乡村治理模式。

三、织密一张网络,强化社会管理

要将网格化治理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建立了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或居住小区”的三级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按照乡村管理“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社会治理“无缝隙”、村民诉求“全响应”的原则织密一张网络。

农村“两委”干部要做好分工,按网格化布控,每个干部负责一个“网格”,使之管得更细,更到位,并在每个网格设专责、兼职网格员。形成了一套“信息采集-核实上报-分析研判-责任分流-事项处置-反馈核查”的闭环工作流程,推广应用服务小程序,以“网格化+数字化”的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能力和水平。网格员通过常态化走访群众,排查矛盾纠纷,用心用情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建立矛盾纠纷事前预防、排查梳理、风险评估、多元化解、跟踪回访五个环节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每件矛盾纠纷都能及时发现、有效化解。

四、正向激励约束,引领乡风文明

现在,干活讲报酬,公益事业无人理等“黄牛过河各顾各”现象在农村出现。各种旧习俗、歪风邪气也由此上升,影响农村文明新风。应以“引导”式加以治理。

推行“积分制”,对村民正向激励。为解决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高、公共意识不强的问题,有的地方推行“积分制”,将村中修桥补路、好人好事、志愿服务、村庄环境整治等列入积分清单,参与或完成某项工作,得到一定分数,积累多的便到村“积分超市”兑换大米、油盐、醋酱、洗衣粉、电饭煲、棉被、雨具等物品,以示奖励。这种做法切合农村实际,简单易行,将农民群众心中所感、眼中所见,转化为具体分值,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将各项文明行为转化为具体分值,让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使村民争先恐后去赚积分,养成了积极、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

制订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制订一套村规民约,作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并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禁赌会、禁毒会等等,宣传推动村规民约的落实,全面加强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黄、赌、毒。破除陈规陋习。遏制了天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现象发生。构建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新风新貌。

我们要着力打造“规划好、投入少、能复制、认可高、可持续”乡村治理新模式,将“共议、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有机融入乡村治理,做到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着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