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场探访!神湾农户整夜守候迎禾虫“收获季”
栏目:要闻 来源:中山+ ​记者 李红 发布:2022-10-0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秋分时节,河涌水涨漫入稻田,无数生长在稻底的禾虫浮游起来,又随潮落流出禾田、河涌。一年中,禾虫批量出产的时节正式到来。

每年这个时候,神湾的黄燕文、黄杰豪父子便要忙起来了,等待他们的,将是两个月披星戴月的捕虫劳作。


黄杰豪划着小船查看围起来的禾虫滩,隐约可见一些禾虫在水面游走。记者 文波 摄

整夜守候
希望每一网都是“沉甸甸”的

珠三角地区有句谚语“天红红,出禾虫”,说的是农历八月份傍晚,天边出现红色霞光时,就到了出禾虫的季节。

早在清初,岭南著名诗人、学者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对禾虫已有详细记载:“夏暑雨,禾中蒸郁而生虫……霜降前禾熟虫亦熟。以初一二及十五六,乘大潮断节而出,浮游田上。”禾虫是一种沙蚕科水生动物,生长于咸淡水交界的滩涂或稻田,以水稻或者水草根部为食。禾虫对水质要求极高,广东唯中山、佛山、江门以及番禺一带才有。对于吃尽“海陆空三界”的广东人来说,高蛋白禾虫乃至上的食材,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珍馐。

9月29日凌晨1点半,神湾镇竹排村沙尾围堤旁,黄杰豪正在自家小农庄的露天场子里一边吃宵夜一边观察水位。河水已经涨起多时,他估摸着应该会在一两点开始退,然后,无数生长在稻底的禾虫浮游起来,随潮水涌入他们提前布下的箩中。这一夜,他和家人需要干的工作,就是一遍遍从箩底倒出收获的禾虫。


黄杰豪捞起水中的“禾虫箩”。记者 文波 摄

神湾农民非常熟悉禾虫的生长季节和习性,并制作了捕捞禾虫的主要工具“禾虫箩”。禾虫从“禾虫箩”大的端口漂流进去,然后在小端口被堵住,捕捞的时候只需要解开小端口的绳子就能倒出禾虫。神湾农民把用“禾虫箩”捕捞禾虫的方法形象地称作“装禾虫”。

黄杰豪家的箩是在农历八月二十七布下的。按照经验,秋分过后,禾虫成熟,随着秋潮涨落,神湾将会迎来“四水”禾虫季,即农历九月初一、九月十五、十月初一、十月十五。而在这四个时间前后几天都算禾虫季,都可以去收虫。收禾虫是一个看天吃饭的活儿,有时候情况好,可能每天都丰收,也有时候,一连几天都收获寥寥。


黄杰豪的舅舅在河堤上来回疾步,查看水位和几处布箩卡口。记者 文波 摄

当天退潮比黄杰豪预想得慢,凌晨2点半,潮水还未明显退却,他并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干点什么。作为一名90后新禾虫人,他只能按照父亲和舅舅事先的安排行事,而此时,父亲正在另外一个场地收虫,舅舅则在长长的河堤上疾步来回,查看水位和几处布箩卡口,同时通过水闸控制堤内禾虫滩的水位。

凌晨3点,堤外水位明显下降,黄杰豪划着小船查看围起来的禾虫滩,隐约可见一些禾虫在水面游走,他解开箩底绳子进行当晚第一次装虫。结果并不理想,仅收到几条,聊胜于无。难掩失落的心情,他打算和舅舅一起先收堤内的。


黄杰豪和舅舅一起捕捞禾虫。记者 文波 摄

通过水闸调节,堤内围起的禾虫滩水位比之前下降不少,黄杰豪解开长长的箩网底端绳子,小心翼翼地倒出禾虫,第一网杂草和小虾小蟹多,但也明显看到比堤外情况好了许多,个头也不错。舅舅直接用手舀水入口尝,不咸,可以直接洗禾虫。禾虫相当娇嫩,水咸会爆浆,网里挤太多会爆浆,水不干净死得快。从筛子倒入盆中的禾虫,需要用海绵慢慢吸走污水,再注入干净水,如此反复多次。如果滩内水咸的话,则要用矿泉水。

观察水面禾虫浮起情况,通常每5分钟,黄杰豪和舅舅就要解开箩底收一次禾虫。这一带共约200亩滩涂,他们布置了十余个卡口,如果全部都收的话,要请多几个人。当晚,黄杰豪和舅舅只是试试水,没有请外人。收成并不理想,两个小时过去,只收到几公斤,还不够自家小店一顿用的。他们会继续坚持到天明。黄燕文也从另外一个场地赶了过来,那边虫比较少,“之前山上涨水,可能有影响,但影响因素非常多,没收之前谁都说不准今年收成会怎样。总体来说,农历十月会比九月多。多的时候卖给相熟的朋友,都是来现场第一时间收走。现在的价格大约是三四百元一公斤,随行就市不停变动。”


辛苦了一晚,黄杰豪带着捕捞到的禾虫回自家小农庄。记者 文波 摄

餐饮行家田头拿“本地货”
吸引珠三角食客寻味而来

餐饮行家们会在凌晨到神湾田头收禾虫,而这个时节,神湾市场上也已经有大批的禾虫上市。黄燕文说,市场里卖的外地虫居多,产量大,但没有神湾本地禾虫吃起来香。


当晚黄杰豪和长辈们收获的禾虫。记者 文波 摄

神湾境内地形东高西低,山、水、平地各占三分之一,丘陵遍布,溪流众多。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天文大潮沿西江上溯,西江水、山水与海水形成咸淡水交汇区,加之滩涂星布、水草丰茂,为禾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神湾禾虫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稍有污染都不能生存,所以农民在滩涂上种下的禾虫稻也都是纯天然生长,仅为禾虫服务。数据显示,2021年,神湾可产禾虫滩涂共1840亩,产出禾虫28144斤(14072公斤)。


神湾镇滩涂星布、水草丰茂,为禾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记者 文波 摄

秋分过后,珠三角的老饕们便要应时出动,寻味而来。到如今,屈大均在文章中所述的禾虫制作方法不断传承创新,生炒禾虫、瓦钵仔炖禾虫、花生眉豆煲禾虫汤等成为代表美食。黄杰豪一家与众多神湾农民披星戴月捕捞的禾虫,不多时便会化为一道道地道美食被端上餐桌。这个用辛勤“酿制”的美味,今年获评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神湾禾虫产业注入新的生机。

【视频拍摄】记者 冯明旻
【视频制作】记者 陈晨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