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这个“人才村”出圈了!记者带你揭秘背后故事
栏目:要闻 来源:中山+ 记者 谭桂华 通讯员 钟祖彦 发布:2022-09-1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旗溪村位于五桂山自然保护区南麓,是桂南村的一个自然村落,山环水绕,钟灵毓秀。近年来,这个不足60户、户籍人口仅250多人的小村庄先后吸引了17位高学历人才,仅剑桥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博(硕)士就有9人。他们在这里安家立业,共建新型社区,形成了独特的“旗溪现象”,旗溪村也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村”。


▲旗溪村航拍图。 记者 冯明旻 摄

作为大湾区节点城市,近年来,中山市委在筑巢引凤方面下足了功夫,先后出台了“中山人才23条”,建成中山国际人才港,推出“特聘人才”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到中山创新创业。另一方面,除了产业引才、政策留才之外,中山注重用好绿水青山这个吸引人才的“聚宝盆”,栽好梧桐树,给政策、建平台、添活力,把乡村打造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如今,像旗溪村这样的“人才村”正在中山各个角落逐渐生长开来。

看现象:
人才创业+乡村振兴
都市田园孕育“人才村”

早在2014年,为了在大自然养育孩子的林洁女士来到旗溪村,建立了一个生态农场。多年机缘辗转,村子逐渐吸引了一批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创业者。这些有趣又有料的“旗溪新村民”,不乏来自剑桥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名校高材生。他们中有不少人曾租住在村民秀姐家,因此,秀姐家自建的小楼也被趣称为村里的“博士楼”。


▲市民在旗溪生态农场摘果。 记者  易承乐  摄

郝冠辉是继林洁后最先来到旗溪的。这里山水环绕,土壤条件好,是他“理想的乡村模样”。于是,本已在广州建立良好事业基础的郝冠辉改弦更张,开始在旗溪经营生活农场,一步步实践他的生态农业梦想,“我想在这里探索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传统农业到加工业再到服务业,形成全产业链条。”

与郝冠辉一样把价值追求“种植”在旗溪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慢慢有了书店、民宿、咖啡馆,设计工作室、插画工作室、自然教育工作室等等,还有更多的创业项目正在孵化。“就像一个生态系统里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一样,旗溪村的人才系统也是多元互补、相得益彰的。”郝冠辉说。


▲郝冠辉。 记者  冯明旻 摄

如今,旗溪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网红村”。每逢周末节假日,都有数百上千的人流“漫灌”进村。村头巷尾的民房,租金从每月1000元涨到每月3000元,却还是无房可租,Danna咖啡馆的手工面包从“不预约吃不上”到“预约了也不一定吃得上”。

就这样,“人才+村民+游客”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在悄然之间生成、成熟,孕育出一个独特的“人才村”,并且逐渐“出圈”,“旗溪现象”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人才创业+乡村振兴的双重实践样本。

问缘由:
绿水青山+共融共治
引来人才、留住乡愁

旗溪村拥有古树林立,山泉流淌,风貌清醇,美不胜收。不过,若论自然环境之优美,放眼全国定有更佳之地,为什么这些有着世界履历的高知人才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旗溪?郝冠辉认为,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便利通达的交通环境等硬件要素,大家选择扎根旗溪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氛围对了”。这种“氛围”像磁场一样,深深吸引着各方人才“自然而然”地聚合在旗溪。

“氛围”的一方面来自外部。例如,新老村民的生产、生活空间混杂在一起,大家一样戴着草帽在田野里劳动,一样骑着电动车在村巷里穿行,虽然老村民常常看不懂新村民“为什么放任田里杂草丛生”“为什么不早点开门做更多生意”,但也并无越界干涉之举,大家各自尊重且友善互助,地域、文化以及代际的多重沟壑在日滋月益中逐渐走向融合。

另一方面当然来自内部。据郝冠辉介绍,近四年来,到旗溪生态社区了解、体验或者上过课程的人多达上千。“留下来的,多半都期冀于对生命价值、生活样态的深层次探寻。”所以,这个新社群自发成立了社区联盟组织,并草拟了一份“旗溪生态社区经营公约”,包括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来保护土壤和环境;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做好厨余堆肥;减少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参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土植物等。“我们希望以生态种植的方式保护这一方水土,并且把土地的疗愈力带给更多人。”郝冠辉说,这是大家共同的价值目标,也是共同的精神动力。


▲以“自然美好可持续”为主题的市集活动。

此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同频共振,更为这种“氛围”提供了旺盛的生命力。旗溪生态社区会不定时举办市集、工作坊和讲座,筹划各类型自然教育活动和课程,让不同的个人、学校、家庭及社会团体不断聚合生态社区,学习朴门农艺和生态种植,体验与自然的连接。“我们并不是建好设施搞乡村旅游,而是想探索一种能够兼顾经济发展、生活美好、环境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同时把对美好生活的理念传递出去,建造共同的理想社区。”带着这个面向广泛、涵义丰富的目标,他们在时代潮流的宽阔跑道上步步生风。

谈经验:
党委筑巢+人才筑梦
打造发展共同体

今年3月,来自中山市委组织部的黄伟顿任职桂南村第一书记。半年下来,这位第一书记晒黑了好几圈,与旗溪新“村民”们也成了熟悉的朋友。

问及党委政府对旗溪生态社区的支持,黄伟顿如数家珍,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平台无不凝聚着时间和精力。例如,把“天然垃圾场”改造成文旅驿站、篮球场、公共洗手间,通过彩绘、涂鸦等打造客家文创街,推进马溪—旗溪慢行步道建设以及香樟公园玻璃书屋和旗溪驿站建设;成立“旗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和“乡村建设青年联盟”,推出“农场生活合作人”和“美好农场工作营”等项目,邀请年轻人到农场进行深度体验,带动旗溪文旅产业发展。


▲“不荒樟”玻璃书屋。 记者  易承乐 摄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关于房屋或土地租赁、建设手续等事无巨细的沟通协调工作。如黄伟顿所认为的,越是好的营商或生活环境,越是感觉不到过多的的条条框框,“我们的工作,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

“虽然现阶段旗溪仍然有一些基础设施方面的课要补,但是很快,我们会以每周都有新变化的速度,高效完成旗溪环境改造。”完成这个基础阶段后,党委政府与人才的关系将真正进入“有事一定到、无事不打扰”的理想状态,假以时日,还将升华为彼此“心领神会”的发展共同体。

结合创业人才的发展需求,中山正以旗溪村为中心建设中山市文化旅游创业旗溪创谷,重点引进文化旅游相关的人才和创业项目,打造文化艺术产业与观光结合之创业实验场所,建构“互联网+农业”与现代文化旅游业的整合空间,强调“生态”“生活”“创业”三驱并重的湾区文化橱窗。按照绩效目标,旗溪创谷建成后运营项目年均将在20个以上,年收入总和不低于500万元,村内适龄劳动力就业率高于95%。届时,“旗溪现象”又将衍生出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同比增长4.7%!一季度中山GDP为892.75亿元
原创 13440人浏览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