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金领到塘头“农夫”:历时14年破解生态养殖密码
栏目:要闻 来源: 发布:2022-05-0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2020年租地、2021年施工,2022年运行,两年多投下1000万元,计划总投入达到1500万元,平均每亩地投入7.5万元,这是罗强最新的投资项目——中山民众循环水生态系统种养基地。这样长周期高投入的生态农业投资,罗强坚守了14年,辗转浙江杭州、江苏溧阳、广东中山,中山基地是他的事业重心。


▲罗强拿起捞网,检视养殖桶中刚投放的桂花鱼苗。

“摸索循环水生态种养系统十多年了”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记者在位于民众街道上网村的中山开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找到罗强时,他正在连片200个养殖桶之间穿行,拿起捞网,检视桶中刚投放的桂花鱼苗。

养殖桶里游着基地投放的第一批苗,基地已收到客户800万尾订单,按每尾5元定价计算,总值4000万元,交货期排到了八九月份,这份信任来自多年服务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

黑色的养殖桶立在地面上,每个高1.7米,直径3米,水深1.5米,容量达10立方米。一亩空地上可以放60个养殖桶。罗强的最终目标是,在这里安装600个养殖桶。


罗强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山基地安装600个养殖桶。

桶口进水口不间断注水,中间冲水泵不间断增氧,底层隔离网不间断滤掉污水。通过虹吸排出,水位控制箱将养殖桶水位定格。

养殖桶只是循环水生态种养系统的一部分,养殖污水通过管网,相继经过饵料生物及低等经济动物培养区、辅助鱼类养殖区、挺水类经济农作物(水稻)栽培区、沉水植物栽培区共四级处理池,完成净化后回到养殖桶,形成一个不对外输出养殖尾水的生态闭环。这套系统,是罗强14年摸索的结晶,拥有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1210336035.3)。

罗强说,基地现有200个养殖桶,年产桂花鱼40万公斤。200亩基地设计水处理能力对应的是600个养殖桶,全部建成后可年产桂花鱼120万公斤,每年平均亩产达到0.6万公斤,超过普通养殖户50%以上。

罗强说:“摸索循环水生态种养系统十多年了,选择的都是水产养殖业发达的区域。”

从浙江杭州钱塘江边三江口,到江苏溧阳天目湖,再到广东珠江出海口之一的中山西江边,这些地方都拥有优越水源条件和规模化养殖。最新的中山基地所处的民众街道,现有2.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是中山主要输港澳水产品养殖基地,输港澳水产品占中山市1/5。

他说最终选择广东中山的原因是,这里水产养殖业发达,基地可以就近服务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并向外省输送优质鱼苗。更重要的是,广东气候适合水产养殖,生长期长达10个月,搭冬棚后可以实现生长期全覆盖。以该基地桂花鱼养殖为例,在江浙闽只能实现一年一造,但在这里搭冬棚后可以实现一年两造。

“饲料商不懂养鱼怎么教农民养鱼?”

1992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毕业的罗强,曾是国内一家饲料龙头企业创办人之一,十多年前,正在企业高光时刻,他婉拒集团挽留,毅然辞去集团总经理职务,脱掉金装换农装,孤身投身养殖端,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天天与鱼为伴。这个选择令许多同行感到不解。

令人欣慰的是,他的选择影响了一些同事,追随他投身养殖端。目前负责中山基地的白彦军,从集团停薪留职来到基地。白彦军说,有感于罗强对农业科技的钻研和投入,想一起努力把这个事做成。

说起当年的选择,罗强说起一些旧事。二十多年前,作为初创饲料企业负责人,罗强深入当年养殖大省湖北农村,向养殖户推销饲料,他发现通往养殖场的道路经常不畅,汽车不能驶入,需要人穿过田间小路,还要坐船抵达养殖场,深深感受了养殖户的艰难和坚守。而跟自己一样的饲料商多不懂养殖,却要指导养殖户养殖,他感叹:“饲料商不懂养鱼怎么教农民养鱼?”

当年,他更大的忧虑是,看到众多养殖户不仅受到行情困扰,还要面对有抗养殖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水质恶化带来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最严重时养殖户投资可能打水漂,亏损后被迫退出。

跟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打交道久了,他觉得,饲料商不能只为了卖饲料,而应该为养殖户提供解决方案,引领他们走上生态养殖道路。

他在杭州摸索成功的循环水生态种养系统,坚持非抗养殖,拒绝使用抗生素,不产生任何药物残留,连续6年药残监测零检出。

他的基地与养殖业界密切合作,一方面为行业提供优质种苗,另一方面与养殖户分段合作养殖,更重要的是为业界提供生态养殖方案。

基地引进水花苗后,培育出优质苗供应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由合作方完成前半段养殖。到了养殖风险高的后半段,基地承接过来。这样做的结果,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投苗量可以翻倍。如养殖生鱼,普通投苗量每亩1万条左右,分段养殖后可以投苗2万条,养到0.35公斤左右转移到基地继续养殖。

借助多方面研究成果,罗强与不少知名养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养虾名企江苏黄氏水产有限公司合作,提供解决方案后,公司项目连续两年成功率达到90%以上。

罗强希望,中山基地可以建成中山高密度陆基水产生态种养的示范样本。

“污染物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罗强探索的循环水生态种养系统,瞄准水产养殖业主要痛点,目的是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寻找出路。

罗强说,几个因素正在威胁传统水产养殖业,一是养殖尾水排放不达标威胁生态环境,二是滥用抗生素威胁食品安全,三是传统养殖占用大量基本农田威胁粮食安全,在监管越来越严厉的当下,行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先行者为行业探索出路。

说起行业痛点,罗强说关键是传统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他的探索就是在系统内消除污染。他说:“污染物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养殖废水可以变成最好的肥料和饵料。”


在基地里,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水稻种植区。

记者在基地看到,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水稻种植区,目前有50亩,而200个养殖桶占据的空间只有不到4亩,意味着水稻种植面积是核心养殖区面积的10多倍。

在基地内,水稻不需要施用农药和化肥,水稻也成为循环系统里的关键一环。因为循环需要,养殖季基地必须保留水稻,即使到了秋收后,也要保留稻田秸秆养鱼。

在这个循环中,项目运营期产生的鱼类养殖废水,通过严格的废水处理工艺,养殖废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水稻田进行生物净化消纳,生产过程全程生态环保。

站在绿油油的稻田间,罗强说,基地内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60多亩。这意味着基地1/3左右将变成稻田,实现“退塘还田”。一路走来,罗强说自己养鱼碰到大量实际问题,交了很多学费,因为现有养殖技术体系太落后,没有可行解决方案可供借鉴,需要寻找新的方向,个中艰辛一言难尽,只是一直没有放弃。

问罗强,这么多年靠什么坚守?他说:“探索中不断碰到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就一个一个解决,不知不觉就这样走过来了。”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程明盛 黄启艳
◆图:记者 程明盛 黄启艳
◆编辑:曾嘉慧
◆二审:曾淑花
◆三审:查九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同比增长4.7%!一季度中山GDP为892.75亿元
原创 13488人浏览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