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期盼中,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期待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不负使命重托,认真履职尽责,开出一届高质量的大会。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市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将全面总结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成绩,科学确立未来五年目标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领导机构和新一届市纪委领导机构。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过去五年,是充满困难挑战、风险考验的五年,也是全市上下开拓进取、扎实苦干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及省委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努力奋斗下,在全市人民辛勤创造下,中山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创新发展呈现新格局,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奋发奋进,干成了一批大事、实事、难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对标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当前中山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环顾周边城市,昔日与我们同时起步的佛山、东莞,已经或即将跃入GDP“万亿俱乐部”;惠州、珠海、茂名、江门等城市后来居上,“影子”旁边的追兵脚步迫近……种种发展忧切,让这次党代会承载了更多的关注和期许。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同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每个关键节点上,于不确定性的跌宕和跃迁中,找到自身确定性的方位和路径。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兴衰起伏。今日中山,正经历着发展阵痛。这场阵痛,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在万般桎梏中杀出血路的艰楚。如果说当初要解决的,是能不能“打破闸门往外冲”的问题,那么今天要解决的,则是要拨开迷雾,从纷繁岔路中选准那条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大道。我们要做的,是审视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走好前行的路。辩证思考这些问题后,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答案:中山要走的,必是一条最难之路。
为什么是最难之路?我们知道,当行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最安全的应对方式,不是掉头后退,也不是向一侧撤离,而是迎着风暴正面航行。因为后退和闪避,都会增加船与风暴的接触时间,造成更大的损耗。对于中山而言,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十分沉重,有效投资欠账带来后发动能的隐忧,抢抓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又面临土地承载空间严重不足的突出短板。这些矛盾和问题,退无可退,避无可避,“捷径”将是最长的弯路。“中山舰”要逆境突围,必须不惧一时之痛、不松尺寸之劲,坚决地迎着风雨上、顶着浪头冲。
哪里是最难的路?我们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身处“风暴眼”的东莞,经济一度陷入停滞。面对外界“熄火”“衰落”的论调,东莞“置之死地而后生”,通过产业突破、腾笼换鸟,由“世界工厂”逐步转向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用转型阵痛迎来涅槃新生。我们看到,不靠海、不沿边、没有特殊政策的佛山,以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为坐标,通过转型升级、深化改革,书写了一个个发展奇迹。特别是近年来面对村级工业园效率低下、产业低端、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佛山大刀阔斧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兄弟城市用实践证明了一个道理: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所谓最难的路,是能够触及并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的路,是打基础、谋长远、固根本的路,是符合自身实际,真正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路。
今年10月30日,市委用一天时间召开“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目的是通过研讨交流,找准制约中山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看清楚路在何方。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中山干部队伍,决不能被当下的困难和问题吓倒!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咱们自己脚下!”让我们重温这番话语,一起走进“党代会时间”,打开那幅攸关未来的“施工图”。我们坚信:只要沿着脚下之路——一条“难而致远”的大道勇毅前行,中山一定能够迎来高质量发展美好明天!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本报评论员
◆编辑:曾淑花
◆二审:查九星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