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村改”关键密码!中山组织人大代表赴佛山调研
栏目:要闻 来源: 发布:2021-12-1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2月13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组织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的通知》精神,结合中山市委“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工作部署,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中山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和部分市人大代表赴佛山调研低效工业园区改造,拓宽代表视野,增强履职能力。

两天来,调研组听取了佛山市政府、禅城区政府关于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的介绍,先后调研了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南海区里水镇贤僚村美丽乡村风貌建设项目、南海区桂城街道夏南片区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顺德(容桂)人工智能和芯片产业园A区中建国际创新智慧城项目,并到顺德区践行新发展理念交流中心调研。

在806平方公里的顺德区,如今村改全面开花,通过聚焦“工改工”,辅以“工改商”“工改公益”等改造方向,探索出“政府挂账收储、直接征收开发、生态复垦复绿、政府统租统管、企业长租自管、企业自主改造、一二级联动开发、国有集体混合开发、改造权公开交易”9种改造模式。调研组认真了解了佛山市村级工业园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并认为佛山考察之行开阔了眼界,相关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希望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动,为探索更多更好的经验做法。

“旧厂房升级改造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的关系很复杂,尤其是征迁补偿等问题。佛山通过企业自改、村集体改造和政府主导等多种方式同步推进,建议中山也要做好顶层设计。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户部总监米雪梅表示,佛山在村改中打造出一支支基层攻坚“铁军”,体现了很高的执行力,这点也值得中山学习。

“佛山的村级工业园改造起步早,采取分部推进的方式,政策力度大,最大的特点是因地制宜采取了多达11种不同的模式。”省人大代表、中山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建议,中山的低效工业园改造和佛山相比,既有相同的困难更有自身的特点,要结合自身实际提前谋划,先谋后动。同时,要充分撬动社会资金,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省人大代表华琳、张翠梅等均认为,佛山的村改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已持续了六年时间。佛山的低效工业园以归集体所有居多,利益诉求较复杂,推进难度大。代表们建议,中山在这方面基础较好,土地以国有为主,但零星碎片化的现象需要重点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煜荣、蔡宏参加调研,佛山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陪同调研。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张房耿
◆图+2/记者 张房耿
◆编辑:唐益 
◆二审:朱晖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3446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