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送人才,让人才有舞台!中山正打造“光电硅谷”
栏目:要闻 来源: 发布:2021-09-1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2021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深圳光博会)于9月16日开幕,中山多家企业前往参展,一展中山光电产业风采。以此同时,经过近半年筹建的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正忙着准备启动仪式,拟在18日正式“开张”。

这个“重量级”的产业平台将依托中山扎实的光电产业基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光电产业平台和产业园,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丽娟直言,中山光电产业发达,基础较好,在全国有一席之地,但由于高校力量偏弱,学、研没法跟上,给不断壮大和发展中的企业造成人才困扰,造成人才断层青黄不接;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学科在全国有一定话语权,但长春市在产业这一块相对薄弱,双方合作可谓天作之合,广大学子们有了实践和用武之地,广大企业有了招才引才渠道,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共同期待。

中山研究院以“中山所需,高校所长”为基本原则,以校本部光学学科优势与火炬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相契合,共同推动“政产学研”融合,打造中山“光电硅谷”。

光电产业的“榕树效应”

中山光电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不断开枝散叶,产生“榕树效应”。

“我们公司隔壁那幢厂房以前就是明佳光电所在地,这是国内较早的一家光电企业,培养了不少光电产业人才。”中山市福瑞光学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徐小余坦言,他曾在这里打过工,从最基层学徒做起,做到管理人员,直到后来辞职创业。

1990年代,中山火炬高新区成立之初,便与四川一军工企业联合创办了中山明佳高技术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国营性质的企业,现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火炬职院)实训园区22幢楼正是其当年工厂所在地。2000年后凤凰光学、北方光学、舜宇光学三“巨头”相继落户,此后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山光电知名度,形成产业集聚,还为中山引进和培养了大批光电人才,并掀起创业潮。涌现出龚俊强、赵治平、罗建华、张有良、饶龙军等一批优秀的光电企业创业者,形成了国企、外企孵化民企创业者,民企创业者再带动新创业者的不断“裂变”。

2005年,在明佳光电做到管理岗位的张有良手持十几万元创办了中山市光大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凭着实干精神一路披荆斩棘,16年来将公司推向集团化发展模式,成为行业标杆。赵治平曾多年在凤凰光学、舜宇光学的中山分公司担任总经理,知名企业积累的经验成为他日后创业宝贵的财富。2012年8月,他在火炬区创立弘景光电。历经8年多历练,公司已成为国内车载产品领域的前三名。同年,在家电行业深耕多年的罗建华决定创立东洋工业照明(广东)有限公司,进军无金线COB光源领域。如今,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调色LED光源制造商。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山光电产业已形成了以激光技术应用为产业核心链,形成光学微电子产业、新一代光学显示产业、新一代光电视听产业、高端光通信产业、高端激光设备产业、成像光学元器件产业体系,创建成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中山成像与光电子创新型产业集群”,尤其在成像及光电子产业的细分领域,中山火炬区占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在成像光学元器件产业方面,是世界光学冷加工产能规模最大、行业集中度最高的地区。

中山光电产业发展氛围如“磁铁”般吸引着一批批创业者到来。大鼎光学薄膜(中山)有限公司总经理闪雷雷此前在深圳创业,谈到选择中山发展的原因时,他表示,中山光电产业集中,供应链、产业链完善,将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深中同城,更有利于两地光电产业深度融合。

产业链要补上“人才”这关键一环

长春理工大学原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这所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于1958年的学校,主要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教授。光学、精密光学仪器专业是优势专业,有着“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这个“重量级”平台,为何要选择落户中山火炬区?说起这个平台,不得不提到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龚俊强。龚俊强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2005年,怀着“打破日本在变焦镜头的垄断地位”的理想,放弃凤凰光学的高管职位,与4位工程师在中山火炬区创立联合光电。16年来,联合光电已成为光学镜头制造行业国内前列、国际一流的企业 ,而要招聘光电产业人才时,却发现非常难招。

2020年底,龚俊强有了与母校开展合作的想法,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母校领导的认同。在今年的“3·28”中山投资经贸交流会上,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长春理工大学共建的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正式签约落户火炬开发区。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丽娟。

李丽娟介绍,目前,研究院已经与中山联合光电、新诺科技、弘景光电、香山微波等11家企业建立起研究生联合实践培养基地。研究院也正着手创建15个实验室,眼下每个实验室均与本地光电企业签约,有望产出一批科研成果,孵化一批高科技企业,以及造就一批在光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未来,该院还打算依托科研团队和实验室,在火炬开发区留创园挂牌成立长春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大湾区园。

获悉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启动的消息,赵治平兴奋不已,“从项目签约到现在,我一直关注研究院的进展情况,这不仅关系我们公司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山光电产业的未来,光电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啊。”2020年,中山40多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弘景光电是其中之一,主要聚焦车载光电和消费光电产品。“听闻中山研究院将派驻硕博生到企业实习,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硕博生可以加深对相关企业和中山光电产业的了解,而企业也有机会找到合适的人才。”赵治平说。

张有良表示,中山市光学产业成熟,链条完善,行业趋势向好,公司发展可期,相对困难的是光学人才的引进。中山没有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公司的舞台还不够大,而随着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的启动,这些高端人才有望走进中山,走进中山企业。张有良坦言,未来希望中山研究院每年为公司输送一定数量的高端人才。

“院园融合”彼此借力

9月8日,位于火炬职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内的广东九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迎来好几批客人。


九州太阳能公司的相关产品展示。

九州太阳能从事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5月,北京大学、火炬职院、九州太阳能联合成立申报“九州太阳能光伏储能院士工作站”,工作站成员由秦国刚院士团队、九州太阳能公司专家和火炬职院教授、博士等组成。该公司负责人罗仕雄介绍,公司是火炬职院光电信息学院产教融合基地,曾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成立院士工作站,校企深度合作,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今年以来,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增长势头劲猛。

在九州太阳能公司办公室内,其中一边是火炬职院光电信息学院的实验室。在LED检测技术实训室、LED封装实训室内,火炬职院的师生们正在进行灯具综合测试、光色调配等实验。

火炬区光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火炬职院“院园融合”模式。火炬职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大楼,是学校光电信息学院所在地,也是光学初创企业的“摇篮”。

2005年4月,光大光学成立之初,公司设在火炬区江尾头市场二楼,面积约300平方米。2008年,光大光学入驻火炬职院成为第一家校企合作单位。随着光电入孵企业的增多,2010年前后,火炬职院顺势而为,组建光电工程系、牵头成立中山市光学学会,服务园区光学初创企业。据统计,10余年来,学校已孵化出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上市公司,还有20余家中小企业正在孵化培育之中,其中大多数为光学企业。联合光电、弘景光电、东洋工业照明、光大光学、优度光学等一批企业曾在这里度过“童年”。据统计,中山市光学学会从最初的只有44个会员单位,大部分是火炬职院实训校区光学企业,发展壮大到现在300多家规上企业会员单位,光学学会会员企业从规模到规格、从数量到质量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中山火炬职院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试验。

为更好地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今年6月,火炬职院党委书记邹鑫、院长叶军峰先后带队到中山市光学学会调研,围绕产业学院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高职扩招、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面,与学会成员单位、光学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叶军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学学会成立的十年,也是火炬职院快速发展的十年,学院与学会的紧密结合,成为火炬职院“院园融合”的最有力的注解。学校与企业已构建起“师资共聘、资源共享、科技共研、人才共育、就业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企业与学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叶军峰看来,企业创新力的提升,可以用好辖区内科研院所,加大创新资源整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的入驻,将为中山,特别是火炬区光电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叶军峰告诉记者,火炬职院已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展开多次洽谈,双方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研究院在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国际视野等方面有优势,我们熟悉本地企业,从光电产业人才梯队建设上来看,既要有博士、硕士,又要有高级技工等各种人才组合在一起,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接下来,我们与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也将在人才培养、实验室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大资源整合。”叶军峰说,在中山“光电硅谷”建设中,火炬职院应该成为智力和人才的“发动机”。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统筹/记者 谭华健 郭锦润
◆文/记者 谭华健 徐世球 付陈陈
◆图+1/记者 夏升权
◆编辑:汪佳 
◆二审:朱晖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