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小学英语高级教师。现任坦洲镇合胜小学副校长, 兼任坦洲镇小学英语中心教研组长,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教师进修学院客座讲师,省“一师一优课”入库评委。曾获“坦洲镇第二届名教师”“市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女职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天宫课堂”在12月9日下午如约而至,为全国中小学生精彩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变身科学教师,给孩子们呈现了一节宇宙级的大师课。在太空授课过程中,航天员老师们通过天地互动方式,为孩子们展示了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大家目睹了没有浮力支撑的乒乓球沉浸在水里,航天员挥动手臂才能实现太空转身,泡腾片放进水球中后膨胀成一个带着香味的欢乐泡泡球……虽然天宫课堂已经结束,学生们对宇宙、太空、航天技术和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却在持续升温。
思政课不仅传播理论知识,还要传授美德。 天宫课堂就是孩子们身边的时事热点,所有的学生都成了“天宫班”的孩子,这正是非常有亲和力的素材,学校要充分借力,创生开发资源,助力学校思政教育。
课前集体研讨,提高思政教师站位高度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职责使命。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生长,教师要有更高的站位和认识,不仅带领学生们看直播,更要敏感捕捉“天宫课堂”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育人价值。
学校思政教育团队开展集体研讨,在把握教育方向、深化教育内涵、丰富教学方式、凝练教育精神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和保障。从航天精神、科技创新,到强国梦想、民族振兴,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备课组的集体研讨产生碰撞,形成内容正确、守正、创新的思政教育切入点。
在分工收集整理素材和案例的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结合学段特点和学情实际进行取舍和设计。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校整体思政教师队伍的思维创新、视野开阔,和思路拓宽。
课堂互动交流,发展学生家国情怀深度
在天链卫星和地面测控站的技术支持下,天宫主课堂的航天员老师们和地面上各分课堂的孩子们实现了天地互动实验、天地问答交流,天宫班教学趣味盎然。学校思政教育要加以借鉴,丰富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拓展思政教育场景。以航天、科技、追梦等为核心话题,思政教育既可以在普通教室进行,也可以在学校的科技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馆开展,甚至走出校园,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地去。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讨论、交流,也可设计动手操作的科学实验,或以情境表演、演说竞答等多种形式,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发散开去,激活学生思考力、好奇心,培育爱国情、立强国志、促报国行。
课后项目活动,拓展立德树人教育宽度
直播课堂只有短短90分钟,但基于航天热点设计的思政课,可以通过课后活动项目化,让思政教育影响力更深远、宽广。这也是对“三全育人”思政教育要求的遵循和落实。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高度思考,各学科都可结合此次天宫课堂背后的故事,生发出有意义的教育项目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语文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天宫课堂”主题手抄报展示,深刻解读“理想”“坚毅”“团结”等航天人传递出来的美好品质;英语课则以探讨美国太空授课和中国太空授课的对比,发展学生国际视野及文化自信;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等可侧重科技发展的线索,从中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等可以组织学生小记者采访活动,让学生们带着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走向更多的职业劳动者,了解每一个平凡人为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努力和付出。
宇宙级天宫大师课不仅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科学梦想的种子,厚植爱国情怀,激活学习动力,更是提升学校思政教育实效,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强大助力。
◆中山日报社云媒体中心
◆编辑: 黄汉英
◆二审: 谢琼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