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俊波:答好国家战略前海合作区扩容“中山卷”的几点思考
栏目:香山智库 来源: 发布:2021-09-14

导语: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横琴和前海描绘了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中山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周围“特区”环伺,政策利好多重叠加,当前应如何积极主动配合支持横琴、前海发展,并在其中借力借势寻求合作和发展机遇?围绕上述话题,近日,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邀请来自政府、学界、企业、媒体等近20位代表参与讨论,听听他们如何建言献策,敬请垂注。

社会各界来论稿件请发邮箱zsxszk@126.com,集思广益一起建言献策,我们将择优刊发推送。


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重磅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迅速刷爆了一江之隔的中山人的朋友圈。前海合作区政策利好不断加码,其物理空间和制度创新也不断“扩容”。那么,作为国家战略的前海合作区扩容了,中山的城市战略如何与之相适配?具体打法招式上要不要适度调整?显然,对这些问题的追问,都极大地引起了大桥对岸——中山人们的不断思索。

笔者不揣浅陋,中山要答好这个必答题,不妨在前海合作区扩容的“变与不变”当中寻找答案,即充分融入支持前海合作区服务香港的初心,围绕前海合作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做好支持、服务和合作的时代大文章,从而做到与国家战略共频共振。建议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打造承接前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我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强化与周边地市产业联动传导,加快形成紧密协作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对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技创新是此次《前海方案》的重头戏,提出要打造创新策源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领域,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随着《前海方案》的出台,前海合作区将诞生一大批前沿性科技创新成果。中山与前海合作区仅一桥之隔,同时又有相对便宜的土地、人力成本和完善的产业链,随着深中通道、深珠铁路的规划建成,中山将成为唯一在陆地上与前海合作区接壤两次的城市,无疑将获得巨大的地利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积极参与打造香港、前海研发-前海中试-中山生产的产业分工模式,吸引前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集群。

笔者以为,不妨考虑将南朗街道、民众街道打造为承接前海科技转移成果示范区,理由有三:一是两街道分别位于我市东部环湾创新带上的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前者的定位是深中深度合作示范区,后者的定位是粤港澳深度合作建设区,打造前海科技转移成果示范区符合两者的定位;二是两街道距离深中通道、深珠通道中山侧登陆口较近,享有地利之便;三是两街道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这在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的中山来说尤为可贵。

二是探索设立港资企业服务中心。目前在前海注册港资企业达1.14万家,港企的发展已成为前海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港资企业进驻前海合作区,在前海合作区的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港企作为前海经济支柱的作用也将日益强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对岸的不仅是深圳的前海,也是香港的前海,更是香港优质企业集聚的前海。改革开放以来,港资企业在我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港资企业已超2000家,涵盖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信息、金融、房地产、科研等。这无疑展现了我市对港资企业的吸引力。在大湾区背景下,未来还会有更多港资企业进驻我市。

因此,笔者认为可探索设立港资企业服务中心,做好存量和增量两方面的文章。在存量方面,全面摸查我市港资企业转型发展现状,帮助港资企业转型升级,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港资企业到我市集聚。在增量方面,追踪前海合作区内港资企业发展情况,构建港资企业服务网格体系,强化港资企业数据库建设,将重点港资企业纳入企业服务平台,建立“一企一档”的重点港资企业名录,明确专人对接,研究制定精准有力的扶持政策,全力吸引更多港资企业落户中山,为港企、港商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三是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前海合作区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现代服务业的集聚高地,需要贴近先进制造业,离不开服务实体经济。而中山以工业立市,是制造业大市,有大量的市场主体需要现代服务业来赋能。例如,企业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需要金融、基金、风险投资以及专利申请、展示展览、电子商务等一批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业来支撑。前海所有正是中山所需。而中山的制造业对于前海现代服务业是一块尚待挖掘开发的宝地。

因此,笔者建议,中山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一方面,积极引导我市制造业特别是智能家居、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健康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以及纺织服装、光电、美妆、板式家具等传统特色产业走出去,加大到前海合作区的宣传推介,增强我市制造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面向前海合作区,实施靶向招商,积极引进金融、科技服务、专业服务等优质生产性服务企业来我市落户,打造湾西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赋能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搭建民间交流“来来往往”纽带桥梁。纵观世界顶级湾区如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发展历程,无不重视发挥民间团体、行业组织在促进区域融合和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前者仰赖于不可或缺的民间智库——“区域规划协会”,为决策者提供规划方案,后者依靠智库组织发挥联动作用。

从前不久一张官方发布的珠三角各城的交通关系热力图上可以看出,目前中山和珠海的日常城际通勤最多,而中山和深圳的日常城际通勤远低于中山和江门、广州、东莞的数量。因此,笔者建议,前海合作区、中山之间的协同发展,既要注重有形、实体的深中通道建设,更要考虑无形、虚拟的深中通道联通。唯有如此,才能迈开两地交流的第一步——民心相同,实现中山在湾区作为“超级联络人”的角色。

民间社会组织可充当深中之间的先行者,充当两地“来来往往”枢纽,增加“来来往往”的层次、频率和多样性,从而带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加速流动。政府应大力支持两地现有的智库机构、学术团队和商会组织等跨区域发挥作用,联合举办招商推介、学术交流及行业互动等活动。通过民间交流这条无形的深中通道加速中山走到桥的另一端,更好地融入到前海合作区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大布局中去。


◆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
◆文+/ 项俊波 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院长、时事评论员 
◆编辑:谢咏霖
◆二审:余祥骏
◆三审:陈晓华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2430人浏览   2024-03-27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580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