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法隐秘角落,腐朽老宅变雅集之地丨老屋改造记
栏目:人文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7-24


△曾经的医药之家,神针济世,
如今这个隐秘的角落,
将如何拭去时间积下的尘埃,重放亮光?
老屋改造·活化·保育系列(4)
[点击视频↑↑↑]

南区·恒美村·马定邦博士故居

老屋改造活化样本
丨逢园丨
改造者:尤津
改造费用:30-40万

改造时间:2018-2019年
改造措施:房屋加固翻修
保育措施、用途:私人雅集场所

南区恒美村南宝大街支路的巷口,低矮的院墙簇拥着“逢园”温润的木院门。这是华侨的老屋,原本年久失修,三进房子中的二进已经没了屋顶,经过设计师尤津和朋友一番加固翻修,如今又焕发了活力,成为他们与好友喝茶聊天吃饭的雅集之地。

在逢园之前,尤津改造过三溪村的三溪汇,后者如今已是当地的一处打卡热点。成长于北方的尤津对南方民居的雕梁画栋、精致灵巧格外偏爱,尤其是中西结合的岭南民居。它们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家族的故事。朋友李先生是同道中人,热衷保护本土文化,看到朽坏的老宅常常痛心不已,便邀请尤津前来加固改造。南区的“逢园”是尤津的第三个老屋改造案例。


△改造前,老屋的二进空间连屋顶都塌了

一种赏赐
丨光影移入屋内丨

这是一间典型的岭南三进民居,一进与二进之间,开一天井,天井的设计令大厅显得大气堂皇,通风采光都比其他旧宅出色。但在尤津最初接手改造这一房屋时,它如同其他被时间荒芜的老房子一样破败不堪,二进空间的屋顶都没了,厅堂两侧二房、三房的房间也同样残破,树木长进屋内,形同“野林”。但细观屋内装饰布置,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共冶一炉。



△一进的空间是正厅,与二进房屋之间有天井,
形成空气调节系统

大厅门楣上有传统木雕,喜雀临门,五福寿桃,寓意吉祥。大屋外开窗户上罗马风情的窗棂,典雅质朴,而屋内西洋风景油画、花鸟油画也不在少数。屋内各房间颇有南洋风格,开朗而实用。尤其是几扇彩色玻璃花窗格外打动尤津,“在北方很少见到这样瑰丽的色彩。”她特意将蓝色和黄色的玻璃保留下来。



△凤凰含书卷的灰雕窗檐,
显示本宅主人趣味,示意诗礼人家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他们先对房屋进行了加固、重修,补好房顶,敲掉此前租户随意堆砌的墙壁,让空间更为敞亮。天顶也专门留出一排空瓦片,装上玻璃,让阳光透进屋内。厅堂内以红色镂空花砖做了一个隔断,将前厅和中堂做一个自然的分割,接下来,为让厅堂两侧的房间更明亮,她还在大厅与侧房连接的墙壁上凿出狭长的缝隙,安装琉璃窗花,让天井的光线尽可能多地溜进房间。房间内部内饰风格仍与当初一脉相承,只是更为整洁、文雅。


↑ ↓ 设计师为房子增加了窗格,镶嵌花格及彩玻,一为采光,二为装饰,没想到这个动作使阳光参与进来,日影随着时间在屋内移动,一天内在屋中不断变化,尤津欣喜地说:这完全出乎意料,是一种赏赐!

虽然看似变化甚微,其实修复、加固的工序繁多。原本的内墙刷着前度租户刷过的白灰,修复时需要一点点磨掉以还原本来的墙体。光是这一道工序,就让施工的师傅们感慨这辈子从来没做过这么辛苦的活儿。




△宅中前庭后院,左一株龙眼树,右一株凤眼果树,
布置极为讲究。如今树身老壮,枝繁叶茂,
为院子造就一片荫凉。
上图:推窗即见满树凤眼果;
下图:粗壮的龙眼树,龙眼刚刚摘下。
两棵树不仅名称含意相称,
开花结果也相伴,非常美好。

为了让大屋更显生机,尤津在屋外一圈都种植了竹子,微风拂来,竹叶婆娑的身姿倒影在彩色窗花上,颇具诗意。而在屋外生长的一棵龙眼树经过打理后显得更加茁壮。绿树掩映之下,尤津搭建的玻璃凉棚中,还种植了葡萄,垂满硕果,待朋友相聚,便可采摘食用。



揭开前尘记忆
丨历史、艺术
充实空间丨

修缮历时两年,尤津说改造老屋的过程犹如孕育一个孩子,其中有苦痛,有惊喜,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像是不断突破自己,连施工的师傅都觉得这比装修样板房更有趣。到目前为止,这个原本破败的侨房一点点眉目清秀,但尤津说这还不是它最好的状态,因为房子还需要有人去养。



△艺术品与老宅的搭配

她的朋友李先生热爱收藏绘画,从前苦于无地存放,现在这里成为他的一个小小的画廊,而三进后方的小空间也变成了藏画和器皿的仓库,让这个原本枯萎的空间更有文化味道。午后时分,一缕斜阳顺着玻璃窗户透进屋内,打在案几的佛像和绘画上,屋内人悠然享受静谧。三两好友相约院中,或是插花,或是品茶,或是闲聊,又或者是独处发呆一会儿,享受片刻宁静。


△设计师表示,屋中原有的装饰基本不动也不翻新,
而有些地方却需要稍加打破,增加冲击力,比如门神,
重新画上时采用夸张的尺寸和色彩对比

左恒美,右沙涌,恒美以李氏居多,沙涌以马氏居多。老屋周围都有众多历史古迹,恒美村有座清道光年间的步月古桥,沙涌村有清嘉庆年间的镇龙阁(塔)、名人马应彪纪念公园、“史努比的中国之父”马乐山工作室。这一带至今还保留着大小不一、建筑各异的老侨房80余间,这里也成为热爱老建筑的人们的寻宝地。


△“神鍼济世”牌匾属原屋主,鍼同针,屋主父辈是著名中医,针灸名世。(前尘往事详见下文叙述)

逢园的原屋主是马定邦博士,现在屋中还有一块“神鍼济世”的牌匾被保存下来,牌匾上题的是马定邦的父母马石川、李尘之名。

马石川是广东省著名药师,李尘为广东省著名中医,曾任职中山中医院,以针灸名于世,声名远扬。而李尘的父亲是李翰屏,旅加华侨,与其父亲李棣同为孙中山同盟会会员。李翰屏还曾经被孙中山委任为“大元帅府驻港筹款委员会委员”。

马李之子马定邦旅居美国,老屋荒弃,
这段尘封往事也再无人提。
逢园修复,宛若新生,
似是留下这前尘记忆,说给后人听。

相遇非偶然

丨老屋改造·活化·保育系列丨

合作单位:中山市城市更新局

*本篇内容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欢迎个人分享至朋友圈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统筹策划:詹琪琳
◆文+/记者 冷启迪
◆图+5,视频/记者 孙俊军
◆视频后期:易承乐
◆编辑:詹琪琳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