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之“仁”(作者:熊海敏,朗诵:曾增)
栏目:岐听 来源: 发布:2023-01-1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儒家思想之“仁”

作者:熊海敏

 

“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子曰“仁者爱人”,仁,是道德,基本含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要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当我们有什么愿望和要求时,总要想着周围的人以及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要求和愿望。当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时,应该使别人的要求和愿望也得到满足。爱人之道首先要尊重别人,绝不强加于人。

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著名的仁政说,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国家治理中,实行王道政治,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孔子主张人与人互存、互助、互爱,“以爱人之心”协调社会人际关系。这种主张对人们修身立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仁”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南。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才能使自己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儒家的“仁爱”思想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具有求同存异、化解矛盾的功能,有利于人与人的友好交往,平等相待;有利于群体间的和平共处,精诚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互相交流,和睦融通;有利于社会稳步前进,和谐发展。


作者简历:熊海敏,湖南益阳人,1986~1990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中山市工作,高级教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基础教育实践与研究30余年,撰写出版教育文章200万余字。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整体教学”的理念并被推广。出版个人专著《生命的第二乐章》《阵痛中的当代基础教育》《教育与信仰》和《教育春秋》等4部,其中《教育春秋》《教育与信仰》等作品被推上“学习强国”APP。 


作者:熊海敏
朗诵:曾增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3171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