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双减”落地,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栏目:岐听 来源: 发布:2021-09-2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对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提出了多方面实施意见。在《意见》发布几天之后,中山马上出台《中山市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公告》《中山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停止受理面向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申请,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好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

系列举措令“双减”相关利益群体产生新变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得到强化;家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再度被唤醒;学生——回归学习的本质初心;教培——“阵痛”之后转型优化。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落地对构建教育良好生态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推进“双减”改革,有以下几点必须做好: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双减”是一场改革,凡是改革,必然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出现矛盾、困难、挑战。但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真正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必须坚定改革信心,明白“阵痛”是暂时的,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双减”是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打赢这场“双减”改革战役。

二是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建设。要充分结合政府办学的公益性和市场资源供给的高效性,义务教育既可以由学校提供课程,也可以加入由政府购买或与家长分担购买的内容,既保证教育公平,又调动市场积极性。要坚持多元合作共治,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学生受教育权、校外培训机构的合法经营权,协同多元利益群体共同行动,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治理。要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综合规范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三是优化学校教育课程供给质量。《意见》要求“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要做到这几点,学校教育的课程供给应该满足于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既使学生都能“在学校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又能“在学校挖掘和发展自己的特长”。这就需要从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组织保障各方面予以有利支持,通过纳入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免费线上资源,引入高质高效安全的第三方管理平台,从而完善课程供给体系,优化课程供给质量,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打通家校共育“最后一公里”。家校共育,指建立和发展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实质是教育双主体格局。但长期以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附庸,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陪伴学习,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业,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还夹杂着大量的各类课外培训,难以很好实现家庭和学校双主体、共育人的成效。打通家校共育“最后一公里”势在必行,要厘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职能范围和育人边界,明确学校教育承担主阵地功能,教育教学活动不应多向家长转移;家庭教育要发挥原生优势,为学生学会“做人”和品德养成提供丰厚土壤,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提供经验支撑。

(作者李思玲: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山市教育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研究院理事)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编辑:唐益 
◆二审:朱晖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2289人浏览   2024-03-27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529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