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听“迹”行 游中山 | 中山纪念图书馆旧址的历史故事
栏目:岐听 来源: 发布:2021-05-2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言听“迹”行  游中山

用声音探寻历史,用故事传递真情。欢迎大家走进中山市博物馆推出的全新栏目“言听‘迹’行 游中山”,希望通过栏目和大家一起去探寻中山历史文化的踪迹。

中山纪念图书馆旧址的历史故事

清朝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石岐丰山书院就开始有了公共藏书的“寿香楼”。  

1919年,通俗图书馆成立于石岐的关帝庙。因为地方潮湿,该庙日渐破败,于是馆址迁往当时的教育会,但该处地方狭窄,所以部分图书又搬到了县立中学内。这样辗转分散,造成图书的散失。1935年,为更好地纪念孙中山,中山县准备筹建中山纪念图书馆,但存在择地困难的问题。朱腾云为解政府困难,同年10月将其父亲朱卓文(曾任香山县长、中山县土地局局长)在西山寺旁购买的土地无偿捐给政府。西山风景优美、环境清静,时任县长杨子毅,即决定在此地筹建图书馆,工程于1935年11月1日奠基。1936年建成两层,面积约为800平方米。               

当时,图书馆除了拥有原通俗图书馆的藏书外,还发动社会各界捐赠图书刊物,同时向香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订购图书两万册。此时,图书馆已初具规模,于1937年2月正式开放阅览,并开始加建第三层。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侵华,战争烽火漫延。中山纪念图书馆第三层楼的加建工程被迫停滞。1940年3月,中山县已沦陷,图书馆也难逃脱厄运,成了日伪军盘踞的地方。“学苑书城,沦为营垒”,馆内的书籍和台椅橱架等物品付诸一炬,所剩无几,馆舍也遭受毁坏。

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尽创伤的图书馆得以光复并继续加建,1946年改名为中山县立图书馆。在这期间,海外华侨和社会各界人士再次慷慨资助,捐赠台椅书柜等图书器具。时任图书馆馆长李鸿标也前往香港,经半月的交涉从香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取回多年前订购的两万册图书。1947年10月三楼续建工程完工,总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

1953年图书馆改名为石岐市人民图书馆,当时的政府年年拨出专款,不断充实藏书,并对图书馆大楼进行了修缮。1959年10月,考虑到原图书馆是有纪念孙中山先生意义的,于是馆名改为石岐镇中山图书馆,1970年10月又改名为中山县图书馆。

198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为图书馆亲笔题名,恢复了建馆时的馆名“中山纪念图书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兴中道新建市级图书馆,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新图书馆于1991年11月对读者开放。中山纪念图书馆旧址,于2003年划归中山市佛教协会。2009年,中山纪念图书馆旧址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期言听“迹”行 游中山,将为您讲述《马公纪念堂的历史故事》。


◆朗读者:闫政(中山市博物馆)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素材来源:中山市博物馆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AI+LIFE HACKS丨People enjoy May Day holiday in ZS
原创 13489人浏览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