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最重要的活动团年饭
春节,俗称“过年”,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尽管现今人们的生产、工作、财务结算都以公历12月31日为年结的日子,但中国人从来都认为,过了春节,才是新一年的开始。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农耕古国,所种农作物多为一年一熟,古时候人们把谷物的耕作周期称为“年”。
“年”字最早的象形文字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表示收成。因此,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在禾部。古时候所谓的“年成”,指的就是这个。一个耕作周期完成,该歇一歇了,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节名。
周而复始的一年,既是大自然的变化周期,又被认为是人类生活的自然段落。中国人有感于天人合一的自然变化规律,便以隆重的仪式来辞旧迎新和相互激励。年复一年,积累成“过年”的习俗,形成了别具风味的年节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各处乡村有各处的习俗,但核心的“团年团年,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这才是过年”的观念,是中国人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共同理解。因此,团年饭的地位也就无可取代了。
团年未必在除夕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要过小年了,由此开始过年的庆祝,除夕夜是阖家相聚吃团年饭的时候。但以香山旧俗,团年饭不一定在除夕那天吃,而是要先查阅通胜(万年历),于二十三至三十日之间择一个吉日举行。除夕那顿饭则另称“摘年饭”(粤音“摘”即“压”,与北方“压岁钱”同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人们工作繁忙,应酬日多,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也有成为新风俗的趋势。因此,虽然吃团年饭的风俗仍然保留,但人们已不再局限于只在除夕夜团年了。不少家庭往往都会因应家庭成员的闲暇时间凑日子,并兼顾通胜,由老人家拍板,择日团年,对除夕夜团年的习俗便不再那么执着。
另外,吃团年饭俗称“尾牙”,意思是年晚节止,气可少休,年终总要吃一顿大餐。以前,中山的大户人家、店铺老板的团年饭是和家庭成员、工人或帮工一起吃的,寓意亲如一家,感谢他们过去一年的辛苦劳作。而“摘年饭”则是与亲人一起吃,一家共聚,围炉守岁。
◆朗读者:王凯琪
◆图片:网络
◆编辑: 石钟秀
◆二审: 吴嘉文
◆三审: 王忠
◆素材来源:中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