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坚∶因为革命,与父亲脱离关系
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时代,许多有志青年都选择与封建家庭决裂,毅然决然地加入抗日革命队伍。他们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新中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程志坚就是其中的一员,为了革命,她不惜与家庭决裂,与父亲断绝父女关系。
程志坚原名程凤娟,生于1917年,其父是国民党省司法机关的审判员、中山县参议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程志坚回到家乡,成立妇女抗日救亡宣传队,到乡里最热闹的街头、城市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其后,妇女抗日救亡宣传队改为妇女抗日救亡工作队,以后又改为中山县四区妇女抗日救亡工作团。程志坚当团长,方群英当副团长。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山四区蓬勃地开展起来。
1937年10月25日,程志坚和方群英、孙启明、孙秀珍一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1939年1月,共产党所掌握的中山县战时妇女协会成立了。程志坚为妇女协会执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她不辞劳苦,经常步行到各区妇女和青年组织中去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同妇女协会、抗先的同志一起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国民党中山县党部书记长林卓夫等进行了多次面对面的毫不妥协的斗争。
1939年8月,在“八一三”抗战两周年纪念会上,为争取妇女协会组织的合法地位,程志坚与林卓夫展开激烈辩论。压服不了程志坚的林卓夫恼羞成怒,便转而对程志坚的父亲施加压力、要他约束自己的女儿,不准她到外面活动。其父对程志坚说∶“我是县参议员,你是我的女儿,我和你伴坐在舞台的椅子上,人家是在台下站着,现在人家要推倒我们,抢去我们的椅子,你为什么和别人站在一起呢?”程志坚说∶“我不稀罕你的椅子,谁有理就站在谁的一边!”软的办法不行,她的父亲又以硬的办法对付她,威胁她说∶“你不听我的话,我就和你脱离父女关系。”要父亲?要革命?程志坚界线分明,毫不妥协地主动登报与父亲脱离父女关系。
由于国民党中山当局坚决执行“限共、溶共、反共”政策,妇女协会终被强行解散。之后,为了利于革命工作的开展,党组织调她到粤中地区江门、新会一带工作。1943年秋,程志坚又回到五桂山游击区,负责南朗、张家边一带的民运工作。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后,程志坚是滨海区党的负责人之一。
抗战胜利后,程志坚被调到广东人民解放军的云雾山边区工作委员会负责民运工作。1945年冬的一个晚上,在执行领取部队给养和收集情报任务的途中,她不幸被捕。程志坚在狱中十分坚强,敌人的每次审问都成了她揭露敌人罪恶阴谋、怒斥敌人的机会。1946 年初一个寒冷的黑夜里,她英勇就义,时年29岁。
◆朗读:徐昊翔
◆图片:中山出版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素材来源:《挺起钢铁的脊梁:大革命及抗战时期中山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