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婚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到婚姻制度的历次革新,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婚礼习俗早已植根中华,无所不在地影响着所有成员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进而进入每位成员的家庭生活。
中山原名香山,地处南海之滨,原是海上岛屿,因岛上“地多神仙花卉”的香山而得名。秦始皇灭六国后,派遣任嚣、赵佗率领50万大军强势进占岭南,香山迎来它的第一批移民。其后,每逢中原发生战乱,香山都成了辗转南迁的难民的栖身地。多元的移民,带来了多元的文化。时至今日,外地游客到中山,常会惊叹于中山语种的丰富。事实确是如此,至今广东境内的三大语系:粤语、闽语、客话,都可在中山找到同宗,此外,还有水上居民使用的水上话。
语种众多意味着源头复杂。古语云:“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这一点,在中山表现得尤其明显。反映在婚俗上,就是“各处乡村各处例”。若以此为题,到市内转转,出席几次婚姻喜庆活动,真能令人眼花瞭乱,目不暇接。
尽管千差万别,差异中却可以找到共同。那就是,方言相同的地区,婚姻习俗大抵接近。若把目光放远,还可以发现,即使方言不同,婚姻礼仪详略有别,甚至礼仪专用语也不一样,到底还是以中华民族公认的中原礼制为“本”的。这就让我们从缤纷表象中找到了本质性的东西:原来,我们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数千年来,虽然屡经战乱,屡受波折,终能团结一道,共同面对,直到今天屹立亚洲东方,成为时代的强者。维系这个民族大家庭的非物质基础,不是别的,正是数千年来形成的共同文化!
婚姻习俗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变迁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的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上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追梦人先后进入中山,成了新一代的“中山人”。在参与中山建设的同时,他们为中山的民间婚俗注入了什么新元素?在与本地居民的磨合中,又共同描绘出一幅何等璀燦珣丽的民俗图景?我想,这是每位新老中山人都会关心的话题。变化已在眼前,思维常比现实跑得更远。
◆朗读:闫政
◆图片:网络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素材来源:《香山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