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攻略”直播第二场:填报志愿的技巧都在这里……
栏目:商业 来源: 发布:2020-07-12

7月11日下午,本地权威主流媒体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依托全媒体矩阵,携手明玥学堂高考升学指导中心,特邀中山名师、升学规划专家等聚首中山日报官方微信直播平台,举办由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冠名的《备战高考 明玥有约——2020高考全攻略》专题公益直播第二场《志愿填报定胜负》,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已出版《高考全攻略》手册,一册在手,信心满满。


主办方出版的《高考全攻略》手册。

第一场线上公益直播已于6月20日(周六)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业规划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杨娟带领两位专家参加直播,扫描二维码可观看精彩回顾——



7月11日第二场直播《志愿填报定胜负》的“干货”内容,可扫描以下二维码观看——

经过7月7—8日两天鏖战,顺延一个月、万众瞩目的2020年高考终于结束……错!这句话大错特错!今年高考还没有结束!拿到高考成绩,在极短时间内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尽力读上最心仪的高校,高考才算是完满地画上句号。

第二场直播嘉宾阵容同样强大,包括——

♦胡建平:中山名师,中山市实验中学副校长。(因工作原因,直播时以视频采访形式出场)

♦赵贝塔:中国新高考行业联盟成员,明玥学堂高考升学指导中心主任,中学生生涯规划高级指导师。

♦刘益佳:教育专业资深主播。


“七分考,三分报”道理要弄懂

胡建平这样说——

♦关于高校招生,今年是广东省最后一届文理分科高考。高考和招生政策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体现在两点。首先,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强基计划,选拔综合素质优秀学生。第二个变化是,对艺术生的考试成绩要求更高,也是未来的趋势。

♦高考的终极目标是被一所好大学录取,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我赞同“七分考,三分报”,考得好也需要报得好。从以前广东省分“一本”和“二本”,到如今本科合并,志愿填报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精准度。新兴学科的兴起,大类招生的逐步普及,更要对专业和大学本身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


专业学校谁优先,关键是“看米下锅”

胡建平指出——

♦建议考生及家长认真阅读《广东省志愿填报指南》这本书,弄清楚录取数、投档数、投档线、最低排位、各科专业平均分、自己的全省排位,从而筛选出自己匹配的“冲、稳、保”三类学校。

♦关于“先选择专业,还是先选学校”的问题。我认为,分数够高,两者可选。中等成绩,以院校录取为主,尽量选实力较强院校。分数较低,则从就业角度考虑,以专业为主,考虑清楚就业渠道和就业压力。


不建议考生选择复读

赵贝塔“支招”说——

♦今年是广东省最后一届文理分科高考,换言之是“平行志愿”最后一届。明年,高考政策实施改革,备考方法和填报志愿技巧将有很大变化;明年的考生,事实上从高一就开始准备了。今年的考生,万一分数不理想,选择复读,面对新高考只有一年时间,竞争力与准备新高考三年的孩子相比很难占优。

♦换言之,不建议考生选择复读,选好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从未来就业的角度去拥抱大学生活,或以后再拼研究生考试,这是相对合适的选择。

♦填报志愿尤其要远离盲目填写,比如说几个要好的朋友同时选择同一所大学,而从不考虑自己的分数和实力。距离提交志愿还剩下一段不长的时间,建议考生及家长了解清楚各学校的招生章程。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规则,要搞懂专业级差、专业优先等细节,千万不要天马行空。


统考以外也有出路

赵贝塔表示——

♦广东考生的竞争对手,就是参加今年高考的70多万名本省学子。为此,必须弄清楚自己的全省排名,这是确保志愿填报合理科学的大前提。

♦除了报读统考统招的高校,选择港澳地区的高校,以及中外合作项目,也是另一种选择和另一条出路。

♦中外合作项目有两种。首先是“国内校+国外校”的中外合作独立院校,例如上海纽约大学、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另一种是计划外合作办学,例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等,采用“2(国内)+2(国外)”或“1(国内)+3(国外)”或“4(国内)+0(国外)”学制,毕业后拿到国外高校的毕业证。

♦无论选择哪一类中外合作项目,建议前往教育部官方网站查询验证该校的资质。给个小窍门,中外合作项目的招生计划拥有独立代码,就是合法合规的,而不是“野鸡大学”。


军警院校是另一种报名方法

赵贝塔告诉记者——

♦军警院校近年越来越受到考生,尤其是男生的追捧。特别要留意的是,军警院校只能在“提前批”报读,使用“顺序志愿”而不是“平行志愿”,规则有别于其他高校。

♦军警院校可以报读两家,因为是“顺序志愿”,建议两所学校之间形成级差。

♦再往精细处说,第二志愿填报的军警学校,如果是第一志愿就很受热捧的那种,这类填报就不科学了。

♦另外,军警学校对体检、体测、政审都有不同的规定时间,千万不要错失机会。


如何看待专业的“冷门”或“热门”

赵贝塔表示——

♦只了解少数几个专业,只听少数几个人的建议,就很难区分专业的“冷门”或“热门”。

♦国家走向更包容、更多元化。就未来就业前景而言,专业的“冷门”或“热门”会不断切换。

♦选择部分冷门专业,可得到进入高水平学校的机会,实现填报志愿的“低分高就”。

♦总之,对考生的性格及兴趣、学校的水平、大数据分析、细节把控、机会点等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填好志愿,甚至实现“低分高就”。



◆中山商报 
◆文/记者 范展颢 
◆图/记者 洪喜鹏
◆摄像/洪喜鹏 林婷婷 
◆编辑:闫莹莹 
◆二审:赖传洪
◆三审:赖有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南区马公纪念堂拟打造文旅新地标
原创 19617人浏览   2025-07-07
小暑催夏盛,荷香沁满塘
14585人浏览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