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
“互联网+”改造
成为各类传统行业的转型热点
就连“四肢发达”的健身馆
也在实施探索
探究其改造和二次创业之路
并非单纯制造噱头
近10年,健身成为许多中山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刚需”。然而,商家订立高额会员门槛、反复怂恿消费者支付长期私教费等现象,引来不少诟病。健身馆运营引入“互联网+”框架,能否突破固有“潜规则”?至少目前看来,有中山企业尝试突围。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各类传统服务业借鉴。
●创业想法
被私教惹烦了,自己做一家新型健身馆
5年前,为了调养身体、主动坚持健身的何亮,如果不是被传统私教(“一对一”私人教练)惹烦了,她可以一直做着收入可观、社会地位颇高的职业金领。
2014年来中山前,何亮任职于湖北一家中美合资芯片制造企业,做到了销售总监的高位。定居中山后,她在一家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任职事业部总经理,职业成就又上了新台阶。
2015年起,何亮主动前往健身馆,寻求运动减压、调养身体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运动带来了快乐,让身体获得释放和减压,给大脑提供彻底休息的机会。”何亮表示,“但另一方面,传统健身馆的‘重消费,轻服务’行规给消费者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彼时,何亮除了要每年缴纳不菲的会员年费,还被健身馆的教练缠着缴纳私教费用。支付了两万元私教费后,该健身馆在半年内给她更换了5位教练。何亮回忆说:“老教练突然离职,新教练来了,要接手原有课程,双方连正常的交接都没做好。新教练直接打电话跟我说‘大哥,有个长期课程,很优惠’,连我的性别都弄错了。”
●创业分析
传统行业面临资金链压力
何亮(右一)展示“互联网+”在健身馆的应用。
这位职业金领也看出了传统健身馆“重消费,轻服务”行规的致命弱点。服务不足,客人留不住。会员年费、私教费以年度计算;换言之,现金流收入不稳定,资金链随时产生断裂的可能性。
“被私教惹烦了,干脆自己做一家新型健身馆。”2018年底,何亮不甘于一直打工,产生创业想法。原有的客户资源恰好有人做“互联网+健身馆”,双方互相沟通后,何亮决定以“城市运营商”的身份签署协议,在中山及周边城市培育坚蛋品牌“互联网+健身馆”。
何亮强调说:“‘互联网+’不是噱头,而是意味着行业改造和重塑。另外,我要加入中山元素,探索良性循环的地区运营模式。”
●创新思路
先做样板店,分析大数据归纳“中山标准”
坚蛋是诞生于华东地区的“互联网+健身馆”连锁品牌,在长三角及国内多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开设了大批新型健身馆。将品牌引入中山后,何亮并未快速铺店,反而是做起了实验。
“国内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珠三角提前达到这个目标,正从单纯物质消费向‘物质+服务’消费升级,引入‘互联网+健身馆’时机已成熟。”何亮表示,去年一整年,她在西区、沙溪镇投资开设3家直营店,探索取代单次大额消费的新型健身馆运营样本。3家直营店相距均不超过3公里,分别位于写字楼、纯住宅小区、商住综合体,面积分别为800平方米、420平方米、200平方米,呈现“大中小”搭配。
◇坚蛋品牌将所有器械、运营元素与互联网相连。
◇制定了24小时营业、刷脸进店、零推销、会员费用按月缴纳、全部教练实施线上质量评选、私教费明码定价在线支付、教练与学员之间严禁产生现金交易、APP提供多元服务等充满互联网气息的运营规则。
“最早的店运营了一年多,第三家店也运营了大半年。”何亮告诉记者,“互联网+健身馆”的最大优势是实时采集和随时分析大数据。归纳的“中山标准”显示,此类业态的门店复购率超过50%,单店服务人数约300-500人,成本最优的运营面积是400平方米左右。“探讨出风险,验证了市场可行性,接下来,我们就能清晰指导加盟商实现可持续运营。”
■记者手记:
满足年轻人消费需求才有未来
“后浪”渐变主流、光耀社会,成为近期“前浪”们热议的话题。
在年纪上,何亮属于“前浪”;“互联网+健身馆”的模式,则由“后浪”发明及驱动。采访过程中,尤其让记者难忘的是,这类新型健身馆产生的“弱连接”消费和社会场景,很受年轻人青睐。健身馆24小时营业,想来就来;店家不设“贴身推销”,一切消费用智能手机实现,“一个人健身,其他人别烦我”的场景成为现实。
大数据显示,25岁以下客户占比逾七成,复购率也远高于平均水平,这正是何亮等人关注如今的主流——“后浪”所取得的成果。
我们不得不承认,商业运营再秉持“前浪”理念,不去摸索和融入90后、00后的消费和生活习惯,前途就艰难了。相反,则前景可期。
□何亮的创业语录
★“互联网+”不是噱头,
而是意味着行业改造和重塑。
★任何“互联网+”改造都要加入中山元素,
探索良性循环的地区运营模式。
◆文/记者 范展颢
◆图/记者 洪喜鹏
◆编辑:侯海影
◆二审:何腾江
◆三审:赖有生
◆素材来源:中山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