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科 | 敢教祖屋换新名(世间/小说)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 温国科 发布:2025-08-20

“800万,听说豆腐仔的那间祖屋能卖800万啊!”

“乱讲!800万是出的最低价。”

“真的假的?按照这意思是卖到1000万也有可能?”

清晨的阳光,踱着步子般,踩过浓密的荔枝树冠,到了斑驳发白的屋脊上,两旁依次排列向下的青灰色瓦片长着的漫漫青苔,就像是鸟儿张开翅膀散出的羽绒,缓缓镀上了一层暖黄的光泽。几只麻雀落到一处老旧脱落的瓦片,刚蹦跳到露出的黑色木架上,又被一声吼出的粗嗓子吓得飞了出去……

“你以为,3层半的洋楼,加上这么大的院子,这地段,1000万都值啦。”

“别傻啦,40多年的华侨屋咯,除了大,剩下的是老破空,100万给我还要考虑下呢。”

“祖业来的哦,卖了成何体统?你们不记得前些年他们几兄弟吵架的事啦,哈哈。”

“嘿嘿,豆腐仔该不会是在美国混不开了吧,真要那么做,可是造孽哦。”

……聒噪渐渐隐没在喝早酒的碰杯声中,沿街菜市的喧嚣慢慢长了。

豆腐仔本姓余,名锦广,第三代华人。祖父是村里最早出海“淘金”的一批人,衣锦还乡时在村里置办土地,娶妻生子,耗时5年建了“振华堂”,中西结合的华侨屋,有骑楼也有阳台,打磨平整的地砖,七彩的玻璃窗,还修了一个种果树花丛、立雕塑圆亭的大院子,至今仍算得上是村里最有气势的大屋。豆腐仔在16岁时,由父亲安排去了三藩市,先是在唐人街当学徒3年,打杂送货,后来盘下一间小豆腐坊,慢慢做成了当地最大的豆腐制品生产商,不仅开办豆腐厂,创立的豆腐品牌更是一炮走红,接着,顺风顺水又开了中餐店、贸易行,年纪轻轻就成为唐人街的知名老板,得了“豆腐仔”的响亮名声。这故事在乡下传开,他也乐意回来跟村里人分享,几乎每年两次飘洋过海回乡,其中必有一次要在祖屋“振华堂”宴请村民。

今年的宴请通知,在“振华堂”露出一片红艳艳的荔枝色时,如约而至。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次豆腐仔组织大家族50多人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澳门赶来,摆满20围台的院子里,还搭建了一个舞台,市、镇、村的领导嘉宾也都到场了。

“各位嘉宾,各位村民,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祝贺获得振华敬老金、奖学金的长者和学子们,非常感谢锦广先生以及他的兄弟多年来对我们慈善公益事业的大力支持。”随着掌声响起,两鬓花白的豆腐仔带着几兄弟徐徐走上了舞台。

“下面,请锦广先生宣布一个重大消息。”

接过主持人的话筒,豆腐仔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每次回乡下,在振华堂聚一聚,都非常开心,祖屋一直多得大家关照,感谢在心。前些年,我们兄弟几个在这里喝多了几杯,有争吵,非常抱歉给大家不好的印象。”

豆腐仔与兄弟相视而笑,接着说道:“其实,我们那次是争而不吵,争什么呢?就是振华堂究竟有多少价值,我们要怎么去让振华堂利益最大化。”这番话让喧闹的台下瞬间静止。

“包括这次我回来几天,也听到了很多人说我们把祖屋卖了,可以得到1000万,哈哈,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振华堂确实对得起这1000万的报价。在商言商啊,你看政府现在搞‘百千万工程’,市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听说现在网红村十个手指都数不过来。又有旧城改造,盘活了多少旧屋旧地,是不是?不说别的,你看村路拓宽修整了,以前村里老旧没人管的大小侨房修旧如旧,陆续投入使用,恢复了特色,又多了生机,华侨后人都愿意多回来。我们的振华堂可是直接连通了主道的,周围开的民宿、咖啡店、餐饮店多红火,村里成了什么打卡点,节假日都挤满了人,商机多了,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豆腐仔顿了顿,继续说道:“之前,我们几兄弟都有想法,卖掉是一种,用来投资也是一种,哈哈,就这个争论了不止一次。卖掉最直接最省事,投资有风险也操心。想来想去,我认为这两种想法都无法实现振华堂的最大价值。”

这番话掀起了一阵小骚动,“哈哈,果然是商人,就是奸。”“厉害,会算计哦!”“要榨干祖业?”“这么贪呐!”议论四起。

“咳咳,振华堂的价值不应该只是1000万,那太掉价了。所以最后我们想好了,决定把振华堂捐给政府,由政府去活化和管理,让它服务社会,造福大众,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

话音未落,原本嘈杂的大院静了片刻,不知谁大吼了两声“好”“牛”,旋即,响起掌声,从稀稀落落渐至热烈持久。

“我们虽然人在海外,但心一直想着这里。特别在海外看了亲戚转发有关祖国和家乡的各种繁荣、漂亮的场景视频,比如拿着手机去购物付钱、乘坐复兴号动车、修建深中通道……都有点不敢相信啊,我们决定要眼见为实,这次就组织大家族回来,要去看,要跟大家说说家乡话。”豆腐仔一边说着,一边挥手示意围坐的家族成员起立点头。

“我们的这个决定,也是在看到这几年家乡建设美丽乡村、‘百千万工程’的成果后促成的。回来后,我们专门组织市镇一日游,看看企业改革、营商环境、市政建设,特别有感而发的是治水成效。我以前回来肯定要去母亲河旁边的酒店聚餐,跟旧时拍的照片对比来看,发现是有改善哦。一河两岸长廊有绿化有夜景,白天是河清浪白了,晚上是亮化热闹了,可能还有些漂浮物的瑕疵,但改善是真正感受到了。更加明显的是村里的溪流水,以前黑臭的死水都快干涸了,提过意见都没什么大变化,现在已经重新疏通,引入村里的山泉水,变清变活,还见到了鱼。村里的设施,包括邻村的道路,都修整得像城里一样,各种健身娱乐设施都有。看到这样,CITY不CITY啊,犹豫的兄弟也没话说吧,支持啦。”

被逗乐了的村民,又一次拍红了手掌。

“余先生,请问把祖屋祖业捐给政府,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豆腐仔笑了笑,答道:“两点建议,一是改为‘振华书房’,倡议多读书,全民阅读,我记得孙中山先生曾说:学问为立国根本,他主张‘凡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皆列于学中。’我们也希望以此打造免费的优质读书、学习的良好环境。二是我们不反对市场化行为,建议开展合适的经营活动,比如搞些轻饮食、文创产品、打造智能售卖场景、引入科创交流模式等等。为什么?在商言商,免费的东西不一定好,合适的经营产生的利润,可以反哺我们祖屋的维护,也减轻政府的投入压力,甚至产生更多有益的内容,比如能不能鼓励和带动更多侨房的捐赠、托管?能不能打造成宣传华侨爱国爱乡精神的案例?那样有助于更好地留存侨房,也能更好地保护我们侨乡的特色文化、优良传统。”

灯光暗去,人群渐散,振华堂仿佛被月光点亮,引得无数回眸……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500字以内,欢迎短文,可配图,图片必须原创。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