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鹏 | 家国情怀的诗意抵达(书声/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 李春鹏 发布:2025-06-05

评林小兵散文集《点点灯火》

《点点灯火》是林小兵继《兵锋》之后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全书分为《洞见》《时光》《慢板》三辑。在书中,作者用质朴、凝练、纯净的语言,深情回望故乡和童年,诗意地记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些带着灼热情感的滚烫文字,将国门卫士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成长的深浅履迹,艺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深厚的家国情怀

小兵说:“我首先是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其次才是文字的记录者。”他把崇高理想和光荣使命,贯彻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滴当中。从十八岁入读武警学院,到工作后的拱北、湾仔、总站机关、茂盛围、高栏港……二十几度春秋,他从一名怀揣梦想的高中生,成长为边检队伍的骨干。工作之余,他始终保持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以细腻笔触和饱满情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充分展示移民管理警察队伍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无论是酷热难耐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隆冬,甚至遭遇台风、暴雨恶劣天气,都会不辞辛苦开车奔走在码头一线的老许(许旭珍),在远离市区的高栏港一待就是22年;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众多荣誉称号的蔡奕平,主动报名参加选调,告别熟悉的繁华舒适的都市,告别爱人和即将上高三的独女,毅然踏上为期两年的援疆之路,来到天山北麓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塔克什肯口岸;出入境边防总站干部黄国平,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仍坚持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蹲点扶贫,一心想着刨去百姓的穷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修桥筑路、搭建大棚建设优质葡萄基地……这些忠诚的国门卫士,身在口岸,“守护这方净土,见证这里的安宁”;支教支边则克服环境不适、条件艰苦等各种困难,俯下身、沉下心接受挑战,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

捧读《点点灯火》,笔者总是被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至爱亲情所打动。一辈子很少出远门、没有见过大世面的祖父,对孙子穿上军装感到无比自豪,每每遇到朋友几乎都会说道一番,还特意来珠海探望我,嘱咐我一定要守好国门(《仲夏忆祖父》);父亲想方设法做了一个舒适的坐垫安装在车背上,一有时间就捎上我骑行(《父亲的单车背》);十八岁的我欲独自远行,母亲一针一线把6000块钱缝在我的内裤上,临行叮咛:“阿仔,遇到物事,莫使慌张,莫使惊狂,想想我们,再自己努力,无过不去的坎!”(《那年十八》)朴素话语,感人至深……小兵在亲人的关爱下成长,同时他作为边防警察的一员,早已把对亲人的爱,融入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祖国母亲的忠诚。

浸透诗意的质朴

捧读《点点灯火》,最直观的感受是纯净质朴的语言贯穿着全书。这种纯净质朴,浸透着馥郁的诗意。

小兵在散文中诗意地表达情感,诗意地刻画人物。他写边检警察,重在发现和捕捉那些感人的生活细节。全身心工作,双胞胎女儿过生日,只能抽空打个祝福电话的孙晓霞(《木棉花开》);经常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要求加课,并一再延长支教时间的张宏振(《微光》);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忠实履行职责,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赵勇(《最后一次敬礼》)……小兵用质朴的文字表现他们的奉献精神,没有美化,不加粉饰。感人的细节,质朴的语言,有力量,有温度,如汩汩温泉,流淌着温暖的诗意。

小兵散文的诗意,还表现为具象征意味画面感的呈现。“午后的阳光下,木棉树的枝丫上挂满了红花,那硕大的花朵就像燃烧的火苗在枝头跳跃,花朵星星点点、红红艳艳地缀满整个树冠,乍一看像极了一位身披红色战袍胜利归来的将军。”(《木棉花开》)木棉树又称英雄树,它已成了孙晓霞的化身。“此刻,我在风中孤独地摇曳,梦幻裹着轻盈的纱衣。我已阅尽人间百态,看透世态炎凉,既不动情于风花雪月,也无惧于烈日寒霜。”(《濠江边的那株芦苇》)这里的芦苇,已然成为所有边检警察的象征了。

“文学给了我善良、坚韧,还有勇气……在文字中融入阳光、雨露和自我的气息,让笔下的人和事具有真切细腻的现实肌理。”小兵用他的眼睛观察,用他的心灵感受,用他饱蘸真挚情感的笔,写故乡,写童年,写同事,写脚下这片广袤而深厚的土地……家国情怀,充溢其间;馥郁诗意,跃然纸上。在写作的路上,他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跋涉。作为朋友,我期待着他创作出更多不负时代的新作力作。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珠海市第九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林小兵,现为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民警,全国移民管理文联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珠海市作家协会理事,曾获第五届“苏曼殊文学奖”。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文旅集团正式成立
原创 47111人浏览   2025-06-30
2025年全国“村BA”广东省赛圆满落幕
原创 10480人浏览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