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年 | 秋上心头(书声/序言)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 陈俊年 发布:2025-05-28

《守望乡愁》代序

三年前,中山老友陈旭①郑重推荐并快递寄来《香山魂》②。此书乃张荣芳教授③作序,他起笔直言:“中山是一座伟大城市,也是一座名人城市。”“《香山魂》通过撷取香山一地的杰出人物,以散文体小说的文本方式,详尽讲述了一个个脉络清晰的名人故事,勾勒出中山精神面貌及其内在品质,对宣传孙中山伟大思想、中山名人文化和塑造中山城市形象,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文末,他由衷赞叹“是一本优秀的历史人物读本。”

我读《香山魂》的过程,也是惊喜连连,颇为震撼,忍不住打电话,与陈旭交流阅读心得。从此,记住了作者的大名:欧阳小华。

前不久,陈旭又报喜讯:小华的新著《守望乡愁——香山吾家山》即将出版,并嘱写序。贺喜同时,我对陈旭说,先见见作者,待读完书稿,写篇书评好吗?

便去中山与小华会面,相谈甚欢。其实,小华不小,健硕壮实,浓眉大眼,思维敏捷,满腔激情。从体制内离职这几年,他倾情笔耕,专写中山,《香山魂》65万字,《守望乡愁》45万字,都是熬更守夜且披“花甲”当战袍的艰辛之作。

《香山魂》写人物,《守望乡愁》写风物,两部著作堪称文脉相连的姊妹篇。前者旨在勾勒“中山精神面貌及其内在品质”,后者则是前者主旨的活化、细化及深化——全书七大篇章,结构严密,内容丰富,笔墨淋漓,大气而又细致地记述中山的山川风貌,江海风云,乡土风情,咸淡风味,尽显时代风华与人文风流。《香山魂》闲笔提出的中山“风水学说”及“基因说”,在新著中得以深入展述和生动印证,令人叹服自然与必然的规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壮美一方水土。

真正的乡愁,饱含着对历史的追忆与悲悯,这正是《守望乡愁》的基调与底色,深沉而凝重。史实典故,文物遗产,歌谣古风,无处不在。

这绝非作者显摆抖书袋,而是理性思滤,精心筛选,以便让读者更真切感受到,沧海变桑田,香山变中山的历史演进,不仅是地灵人杰,也同样历经艰难曲折。尤为难得的是,对于一些不幸消逝的历史场景,作者勇于刨根,敢于问底。

比如,千年流淌的九曲河,前些年已被水泥钢筋覆盖得严严实实了,小华却执意苦心地撬挖其历史渊源,从童谣、古籍中,佐证河名来由,潮汐流向,舟桥浮影,“烟树郁郁,人家如鳞”……查实最早的文献出现在明末何巩道④的《九曲溪歌•并记》,记载“独此水则太后少帝之旧游。”由此,小华写及元兵入粤,当地乡绅马南宝⑤迎护宋少帝一行安顿于沙涌家中。不料,消息走漏,元军压境,一路追杀,宋少帝与十万将士遂逃至崖门,投身怒海,壮烈殉国。宋亡,马南宝被捕不屈,舍生取义。侥幸生还的宋室遗民,隐居散播在五桂山里、九曲河畔,由此播种着优秀的中原文化,与马南宝为代表的香山豪杰的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形成“敢为人先,包容开放”的香山文化与人文品质,深刻影响着一代代香山人的灵魂秉性与精神风貌,以致难以计数的历史名人,井喷般地涌现:明朝大儒黄佐和首辅何阁老;尤其清末民初,在这弹丸之地,诞生了一大批政要名流和以“父”冠名的名人——现代音乐之父萧友梅、百货业之父马应彪、博士之父王云五、空军之父杨仙逸,还有维新派领袖郑观应(名著《盛世危言》)、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岭南名儒黄培芳、广东音乐宗师吕文成、一代名伶阮玲玉等等,这批名人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艺术等领域,群星璀璨,流光溢彩,影响之大,令人惊叹!他们都生于斯,长于斯,流在心里的血,莫不澎湃着九曲河的涛声。而如今的九曲河却被严盖成暗渠,名存实亡了……

啊,“河水弯又弯,冷然说忧患”⑥!

经典的乡愁文学作品,往往多有历史宏大叙事,又有个人际遇抒怀;即便一首小诗,也弥漫着宏观与微观的感人愁绪,一如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再如余光中的:“……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华深谙此理。他守望乡愁,始于回望历史,重在透望现实,并热切寄望于未来,这是贯穿全书的思想感情链条。

在许多章节,小华详实地记录着中山的社会变革与人生经历。在特殊年代,他也看过“样板戏”,见过“批斗会”,小小年纪也有过养猪及挑粪、耙田、插秧、“双抢”(炎夏抢收抢种)等磨练。岁月艰苦,不乏苦中有乐。常跟母亲去打理“自留地”。晨光中摘下的青菜嫰滴滴,用禾秆捆成齐整整,赶赴早市,一路屁颠颠……改革开放,时来运转,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公务员,从此成为中山城乡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从传统山村走向现代城市的人生历程,他有过骑单车上学的得意,失却于接连三辆单车被盗;骑摩托上班的快意,受阻于一路碰上红灯叫停;开小车购物的豪爽,烦恼于腾腾转而无处泊车……

细节扭实情结,亲历亲见的乡愁情景,大大强化了全书的历史现场感、真实感和亲切感,读来即生共鸣共振。而书中对乡村振兴及城市建设的理性思索和积极建言,呈献的更是发自肺腑的热切心声。

新著《守望乡愁——香山吾家山》厚积的乡愁,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可视可闻可品可赏。

举凡中山特有的风物风景,风情风采,扑面而来:孙文路、共和楼、石板街、碉楼群……骑楼古巷滚铁圈,拗虾戽水捉塘鲺,村头游荡叫卖声,“三六九”赴沙岗墟。年廿八洗邋遢,清明纷纷齐拜山。难忘下间䦆气腾腾,“何以充饥,唯有番薯”;最忆担凳仔,霸头位,月夜睇一出中山版的“梁祝”《拆蔗寮》。时闻侨乡话带英日韵,时见洋楼荡漾欧美风……

中山是著名的音乐之乡,哺养出现代音乐大家萧友梅(代表作《问》)、吕文成(《步步高》)及李海鹰(《弯弯的月亮》)。书中以专题章节详述中山的音乐史话及民歌民谣,以故事带入的方式推介东乡民歌、咸水歌、客家山歌包括采茶歌及童谣儿歌,极富特色,原汁原味。日月阴晴,人生甘苦,在歌词通俗幽默的比兴中,尽见中山布衣的生命本色、生存智慧和生活情趣。例如,写及九曲河上的疍家婆婆,想骂儿媳久不生育却骂不出口,便借儿媳端一盆河水洗脸时,灵机一动,委婉怨唱道:

朝朝洗面照颜容,颜容落在水盆中。

咁好⑦鲜花无籽结,枉费孩儿开夜工。

儿媳深知婆婆关爱,却也有苦难言,便隐喻地抱怨对唱:

咁好禾田咁好坑,谁知你儿不会耕,

犁头不入三分土,倒插禾苗怎样生。

……

中山也是久负美誉的美食之乡。新著的新颖可贵,不是罗列中山美食的品种名目,而是重在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品质与成因。把“揾食⑧”视为生存的首选,把“叹茶⑨”当成生活的悟叹,这正是广东人包括中山人的务实与精明。中山人追求“识做又识食”。一句高大上的“敢为天下先”,中山人说成“平靓正”⑩的“敢饮头啖汤”⑪。中山人傍海而生,因海得食禄。小华写中山人食海鲜,讲究的是,鲜在抢抓季节的节点:“春鳊秋鲤夏三黎”,鲜在咸淡水交界的水产品,鲜在海洋文明的开捕季。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而如今,在天空上高飞的正是“石岐乳鸽”的传奇:很久很久之前,就有家养的石岐乳鸽,形美肉嫩,但个小体轻。直至十九世纪初,先后有旅美、日、澳及西班牙、比利时等国的华侨,引进洋鸽与土鸽杂交,成功育成外观奇美,肉肥骨香的石岐新鸽。孙中山的堂兄孙桂在石岐开办的“奇珍酒家”,便以经营乳鸽宴而名扬四方。“红烧石岐乳鸽”的首创大厨黄民成,则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澳门“佛笑楼”西餐厅,苦心研制出西式红烧的“皮脆肉嫩,油而不腻,肉汁香浓,甘味鲜美”的旷世绝肴。因为楼主和大厨都是石岐人,且乳鸽原产地也在石岐,故美其名曰红烧石岐乳鸽,念念不忘的正是乡恋乡愁。因而,达官富贾慕名而至,来了都成为回头客。1980年底,霍英东创建的中山温泉宾馆,是新中国第一个对外合作旅游项目,其开业仪式,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尚昆主持。午宴会上,首次“飞”回来的名菜乳鸽,其限量版是,一百多席中每桌限摆三只。因为“当年中山全县年产乳鸽仅三万,合格的全部用于出口创汇,剩下1000只左右残次鸽才留作内销”。而这场宴会的厨师也是从“佛笑楼”特请回来,石岐人教石岐人,精心教学做成的红烧石岐乳鸽,不仅是一千余众心尖上的口碑,口口相传,传遍大江南北。也因此,霍英东几回飞赴北京,都斗胆地同机带上厨师,当然也带上石岐乳鸽——让它荣升为国宴金牌名菜,深受各国贵宾赞赏而传誉世界……小华写足6000字,记录石岐乳鸽的美妙传奇,委实是中山美食史的美谈,也是中国华侨史的倩影,更是改革开放史的生动画卷。文末引用的闪亮金句,正是邓小平视察中山温泉宾馆的警世箴言:

“不走回头路!”

书末篇幅专写大岭村。许是写及自己的家乡,小华的笔调更平实,笔触更悠远。欧阳氏宗族世居大岭,开村始祖乃宋室遗民欧阳和璧、欧阳机父子。清末民初,从村里接连走出的欧阳辉庭、欧阳庚、欧阳祉庭和欧阳昆⑫,均为中国著名外交家,大岭村因此被誉为“中国领事村”。留守的原村民300多人,旅外华侨3000多人,也是珠三角的典型华侨村。先祖手植的“发脉树”,屹立村头,历经飓风暴雨根深叶茂。文阁塔笔指苍穹,古堡群护守南疆。大祠堂与大礼堂相守相望,一如东西方文明互鉴互照。众多的历史文化景观,凝结着欧阳氏祖先和华侨的心血与愿景。汗洒稻海金黄,学堂书声琅琅,晴耕雨读,蔚然成风。早年间,小小山村,毕业于哈佛、耶鲁的大学生,多达65人,成为遐迩响名的“名校学霸村”。青史留名的,我国早期“四大女飞行员”中,就有中山三位包括大岭村的欧阳英、欧阳瑛。甲骨文研究家欧阳可亮、旅墨著名画家欧阳民、诺日曼战斗英雄欧阳金海、五桂山抗日游击队中队长欧阳卓桂烈士、中国现代财经师爷欧阳日如以及海外著名工商侨领欧阳民庆、欧阳汝桥等等,都是大岭村的杰出骄子。

这正是,地灵哺育人杰,人杰造化地灵!由此,作者深刻悟道,风水学即环境学,自然环境天造人护,人文风气则更要营造传承,守正创新,继往开来,方能“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小华鲜少写及原生家庭,我问何故,他笑笑说:“不好意思,我们家在村里还排不上号。”其实,他父亲原是军人建筑师,业余喜阅古籍,擅书法。小华记及读小学时,父亲以军令的口吻喝令他:“不要总念课文上的‘千万不要忘记……’千祈要多读古文,熟背唐诗宋词!”母亲当生产队⑬队长多年,风里来雨里去,带头苦干,勤力为公,乐善为人,她敢去家访病重的“黑五类⑭”……得益于严父慈母的家教家风,读者不难发现,全书思想情怀的热切倾诉,包括章回体的范式结构,古诗文的娴熟引用以及自撰诗词歌赋的艺术功力,绝非偶然兴致,而是久久为功,长期自觉沐浴传统和现代文明熏陶的油然生成。这一章专写欧阳宗亲在南疆一隅的衍绵繁盛,令人坚信:个姓和百姓,宗族和民族,祖宗和祖国,家国和国家的脉脉相连,生生不息!

上次见面,小华坦陈:“笔写中山,深耕中山,我有争为中山代言的野心。”

信哉斯言!这几年,他壮心不已,著书立说,写成人物传记《香山魂》,又埋头创作风物传记《守望乡愁》,以心血智慧凝成超百万字的历史文学长篇“土著”——本土作家专写本土的优秀著作,腾升着中山故土的芬芳和现代热土的温馨。这颗可贵的野心,正是深深眷恋中山乡野的赤子之心!

且将浅评当代序,收笔作结我也愁。

 

陈俊年 甲辰腊八于南岸珠村

【作者简介】

陈俊年,原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注释】

①陈旭,原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山市文联主席。

②《香山魂》,欧阳小华著,2018年8月广东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9年12月第二次印刷。

③张荣芳,历史学家,博士生导师,原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④何巩道,字皇图,号越巢,香山人,清顺治十四年邑庠生,荫锦衣卫指挥使,爱国诗人,著有《越巢诗集》二卷。

⑤马南宝,香山沙涌人,家饶财,喜文好义,尤工诗。其勤王爱国的事迹,广为流传,现已矗立为“侍郎故里宋帝遗迹牌坊”。

⑥此歌词引自1984年港产电视剧《大地恩情》同题主题曲,卢国沾词,黎小田曲。

⑦咁gān好,粤语,意思是这么好。

⑧揾wēn食,粤语,揾即找,寻找。

⑨叹茶,粤语,即饮茶,叹即品味、感叹。

⑩平靓正péng liàng zhèng,粤语,通常指大众喜欢的商品包含三大要素:价格平实,外观漂亮,品质正宗。

⑪头啖汤,粤语,意指刚煮的第一口汤。

⑫欧阳辉庭,清朝最早的外交家之一,驻美国旧金山首任总领事,促成清政府首次派遣中国幼童赴美留学。欧阳庚,1885年,成为中国驻美国总领事,历任驻温哥华、巴拿马总领事,曾冒死保护孙中山。欧阳祉庭,因力促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有功,被清廷任命为驻旧金山总领事;民国期间任爪哇巴达维亚总领事。欧阳昆,1906年赴美留学,毕业后受命出任中国驻爪哇巴达维亚副总领事。

⑬生产队,“公社化”时期,农村实行四级管理:县、公社、大队、生产队。

⑭黑五类,改革开放前,黑五类专指“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

 

本文原载《岭南文史》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500字以内,欢迎短文,可配图,图片必须原创。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文旅集团正式成立
原创 47076人浏览   2025-06-30
2025年全国“村BA”广东省赛圆满落幕
原创 10480人浏览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