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秋风阵阵,老家的柿子红了,好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摘柿子吃柿子的季节到了。吃柿子有讲究,人们由过去捂柿子,变成了晒柿子。
柿子成熟后又红又软,从树上摘下直接就可以吃。撕开薄皮,果肉嘶溜吸进嘴里。但这种熟透了的柿子留给人们吃的几率很小,因为灰鹊捷足先登,一个俯冲便可啄破柿皮,大口而食,凡是鸟雀啄过的只好弃之于树上。
其实,柿子熟透后既不好摘又难以保存,有经验的人都会提前采摘。我家屋后的柿子树长高了,母亲站在凳子上够不着,父亲就做个采摘竿子。拿来细钢筋扳成弯钩,用小柳篮子做网兜,后来取了个名字,叫“如意篮”,这个工具还用于采摘梨子、桃子、木果等。对准了采摘物双手同时发力,仅仅一拉一钩,滚圆的柿子就落进“如意篮”里了。我喜欢低处的柿子用手扳着树枝摘下来,也参与高处的采柿子。低处唾手可得,轻摘轻放,生怕蒂梗戳破柿皮;高处仰视取之,小心翼翼,担心操作不慎,溜出篮子,坠落地面,摔得皮破肉绽破了相。柿子摘下来,过去都要处理去涩,如果猴急咬一口,让人满嘴发麻,牙齿不敢碰,舌头不好使。要让这些柿子变得好吃,需要脱涩,过去靠捂,现在变晒。
晒的柿子要用刨刀一个一个地削皮,不仅费工吃力,而且还得专心致志,要不然会削上拿捏柿子的手指头。我家那位特别喜欢柿子,每年摘柿季节都少不了她,摘回来的柿子,过去一直用旧棉袄捂,经朋友指点后学习晒,还说市场上卖的柿饼就是晒出来的。她将削好的柿子摆在网兜里晾晒,第一年因为事先没看天气预报,碰上连续阴雨天,放冰箱冰柜都不行,结果白忙活。今年不死心继续晒,也许皇天不负有心人,几个晴朗干燥的日子,给足了晒柿子的面子。秋风萧瑟尽吹过,柿子收紧胖身子。从第三天开始,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一个一个过手捏一遍,用力大小看柿子干湿度而定,靠经验了。适时翻个身,两面暴晒均匀。将柿子放在太阳晒风吹干的过程中,日渐其扁,逐渐成为饼状,大约一周开始自上粉,柿饼由红黄变深褐色的表皮便有了白色晶体,像盐霜,似白糖,其实是柿子蜜汁失去水分后的结晶体。晒到六成干时,收起一日不暴晒,让柿子内部没有晒出来的柿肉汁水渗透外边表皮,然后拿出室外晒和晾,汁水又成结晶体,这样经过三五个回合,当柿饼达到七八成或九成干时,又扁又圆的柿饼就跟滚了一层白面粉,脱去涩味,大功告成,收起装袋密封,保存起来慢慢享用。
太阳是万能的,阳光收走了柿子大部分的水分,将温柔甘甜留在柿饼的纹理肌肤里。晒好的柿饼口味更浓郁、更香甜,入口嚼劲十足,软糯还不粘牙。看一眼,满目喜悦;闻一闻,果香清幽;捏一捏,软硬适中;咬一口,齿舌生津。我们小区里自己晒柿饼的爱好者逐年增多,深秋初冬,天井、阳台或门前、场地,摆着大大小小方的圆的竹匾箩筛,网兜、吊篮,还有柴箔,上面整整齐齐排列着削好的柿子,圆圆的,厚厚的,中间柿蒂分外显眼,成为一道别致的晒秋风景。
晒柿是个物理过程,但也赋予生活哲理。鲜柿只有晒掉多余的水分才能去涩成饼,人与人之间,多份真诚,多份付出,一定会多份美好、多份甜蜜。春节拿出来招待来客,柿柿如意,寓意多好。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欢迎短文,可配图,图片必须原创。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