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丹||格局(书声/随笔)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陈小丹 发布:2024-02-27

不久前,参加湘桥作协的活动,名家黄国钦主席为作家们分享了写作心得,里面提及写作需要格局。第二天,又参加陈平原教授的文集分享会,再次听到“格局”这个说法。

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说某人格局小。说人格局小的特别多,说人格局大的极少。如此,格局就愈发显得神秘。它是个较为广阔的词汇,也有几分缥缈虚无。像这种词汇,实实在在存于人体之内,又无法触摸的,也有若干:譬如气质、气场、气韵。它们既独立,又关联。一个人,如果气质、气场、气韵俱佳,那么,这个人的格局肯定也较大。这是一种正比的张力,需要来自底气的堆砌。底气,源于个人本身所处的环境与生活。不然,也不会有“文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此类的说法。其实,说的就是一个生长环境与教育背景。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意思一目了然。

文集分享会中,提到一句话:“从小城走出的大先生。”由这句主题思想,多次引出“格局”一词。老师们大致意思如下:尽量要走出小城市,到大城市中去,才能获得更好的平台及更高的成就。

说这话的本意,大概也是由于大城市的一些综合水平都更高,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经济等等。不是有句话叫“别输在起跑线上”?正是此理。别的不知,但居住于大城市的人,气质上就是与众不同。潮州这边,过年期间,总能见到一些焕发着时尚气息的人,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从大城市来的,一些商家总不经意对他们讲起了普通话,即便,他们只是回乡的潮州游子罢了。

看得多了,见识广了,眼界宽了,格局也开阔了。大格局的对立面,自然是小格局。小格局就存在于“坐井观天”“井底之蛙”这样家喻户晓寓言中的角色。小城市好比一方井底,井口有多宽,视野就有多广。看得少,懂得浅,格局便窄。

其实,格局大小虽与地方局限有关,但并非绝对。说到底,格局关乎的是人的心。心大些,缠绕着的错综复杂的血管,也能腾出点空间,间隔大点,容纳多点。如若不然,也不会有某些高知,见多识广,做出的事情还不如井底之蛙。

说到底,不是从小城走出去,才能成为大先生,而是从小格局破茧出来的大格局,方可成为大先生。

思维要破茧,格局才能凸显。破茧多难?一种剥层皮的痛。得到大格局,难度在此。

不破不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尖锐感。尖锐,却实际。别的不说,单说搞艺术的,讲究一个“别与非”。它是一种标新立异,但也不是认知中那种反常态,非主流。不是奇形怪状、莫名其妙的特别,它需要常理性的别具一格。

譬如,字画类、文字类,都需要有自己个性的存在,不是一味将某位名家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就是好。模仿得再像,侧重点也在“仿”上。你学达·芬奇画个蛋,画得十足逼真,人家一看就是仿画;写个王羲之,99.99%相似度,也只是个临摹,不可能变成王羲之;用个老舍的文笔,读者一看,通篇满是老舍的味道。意义何在?人家看个仿真,何不去欣赏真品。当你的作品有了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就算再不济,那也是独一无二,也是孤品。

相信,留在小城,也能有大先生。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欢迎短文,可配图,图片必须原创。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