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令辉||我那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情愫/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孙令辉 发布:2023-10-23

老母

老母,非我生母。她是我儿时家人循农村旧俗,让我跪认的一个母亲。

据母亲讲,幼小的我头疼发热流涕拉稀那是家常便饭,因此身体长得骨瘦如柴,谁见谁怜。为此,母亲不少操心劳神,抱着足迹遍及四村八乡,看过西医看中医,民间偏方秘方倒也吃了不少,却未见疗效。情急与无奈之下,胆小如鼠的母亲变得无所顾忌,偷偷地去外村看过迷信,回来一阵忙乎过后,我往后的日子里便多了一位与血缘无关,但时时关心我、牵挂我的老母亲。随当地农村习俗,我喊她老母。说也怪,自从认了老母,我那些小毛病就没了,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老母家姓麦,与我家仅20米之隔,是世邻。跪认她的时候,老母已50多岁了。她身材矮小,背已微驼,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在她的脸上刻上了许多的沟沟壑壑,使得她比实际年龄还要显老。老母一家是村里绝顶好的好人,老爹是典型的庄稼汉,只知道在土地上盖屋种地吃粮,娶妻养子,时能喝点小酒,就很知足,早睡早起,天天如是。老母是一个小脚女人,她与老爹的婚姻纯粹是旧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种,但嫁到麦家后,她毫无半句怨言,默默地以孱弱之躯同老爹一起苦撑着家庭的重担,相敬如宾,相濡以沫,风风雨雨几十年。老母膝下有三儿,大儿当过生产队长,在火红的年代,他是一杆旗帜;次儿当过民兵,一天,为抢救塌井底下的群众,他毅然从8米高的井台纵身跳下,献出了25岁的青春,生命短暂而悲壮;三儿秉承父母淳朴的本性,憨厚善良,乐于助人,村里谁家有事,不用招呼,总见他奔前走后忙里忙外的身影。在村里,老母一家口碑极佳。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母亲和老母的关爱与呵护下度过的。那时,娱乐项目极少,我与同龄的小伙伴聚在一起,经常玩的游戏就是兵抓贼、旋陀螺、稻草对垒等,玩累了,腻了,饿了,自然就想到吃。村边的田园倒是种了不少能吃的作物,如番薯、甘蔗、西瓜、椰子等,不敢去小偷小摸,想吃吧,就得自己动手,于是,三五一群相约到村边的海滩、山坡上,去觅找布刀、剪丁、乌墨、铁杉、野菠萝等果子吃。在那个年代里,额外的食品之于每个孩子皆是奢侈物,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老母家里与其他人家一样,养家糊口,生活不甚宽裕,但记得老母每次来看我,手里总带着一件诸如番薯、炒瓜子、甘蔗等令人垂涎欲滴的小东西,打我的牙祭,填我那馋嘴。所以,我特别喜欢老母,喜欢她那矮小驼背的身体一年四季总是清一色的黑衣裳,喜欢她一路小跑似的走进我家院子的敏捷的身影,喜欢她左手抓住衣角,右手从衣襟里掏出小食品时那小心翼翼的动作……每当此时,我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一听到这句电视广告词,自然就想到7岁那年老母用“鬼茄籽”为我薰牙驱虫除痛的情景。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双手摸了摸双腮,向老母投去了感激的一瞥。

老母是个文盲,但她对我的教诲我至今不忘。她说的话无警世格言,无高深至理,全凭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标准来教育、感化你。我到城里读书时,她常对我说:“好好读书,识字多了,就懂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我初出茅庐走上社会为人师表,她又说:“吃公家饭,做公家事,把人家的孩子教好,才算真本事。”字字句句,平实朴素,却是做人处世的道理,让我受用一辈子。

爱屋及乌。老母不但疼我,而且对我的家人同样关心备至。有件事,妻子常叨念在嘴上,逢人便夸老母的好。那是妻子生女儿在老家坐月子时,母亲不幸被蛮汉骑单车撞倒,左胳膊严重骨折,动弹不得,幸有老母一边为妻子女儿换洗衣物,一边陪母亲说说话解解闷儿,里里外外操劳,让远在城里的我安心教书,少些牵挂。老母还从家里抱来一只土鸡,亲手炖了,给妻子补补身子。面对这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鸡肉,妻子热泪盈眶,感慨万千,竟难以咽下。女儿满月,我母亲也康复了,妻子和女儿被养得白白胖胖的,全亏老母照料服侍。逢年过节我们从城里回老家,有时屁股尚未坐热,老母的身影也跟随而至,她总是把我的孩子拉到跟前,亲昵地摸摸他们的头,嘘寒问暖,极尽关怀。这份情,这份爱,我全家怎能释怀?所以,妻子孝敬老母,常给她些钱嘱咐她买些好吃的,颐养晚年。

到了晚年,老母矮小的身体更加驼背,像一只大虾,但她豁达乐观,精神矍铄,与邻为友,与人为善,生活能自理,平日里也爱喝点小酒,把生活过得简单而快乐,一直活到103岁才逝世。

老母是我这辈子除了我母亲之外一位最重要的女性。她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教育和影响了我,让我终生难忘。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外贸破局,敢问路在何方
推荐 15219人浏览   2025-05-11
跨越3000多公里,中山这对夫妇接力援藏
原创 12123人浏览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