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垂涎欲滴的汤包
厦门刘汤包,南京尹氏鸡汁汤包,和上海永和大王,这些店的汤包皮薄肉多汁足,或许都深受苏州汤包的影响。我最近又到苏州市旅游,吃苏州汤包,因为以前我在姑苏区的观前街观振兴面馆吃到汤包很难忘,又包含对苏州老友的思念。
记得苏式汤包小而精,与北方个大、吸管吸食的汤包不同。当时一两面粉制作十只五分钱角子大的汤包,一笼卖十只,一口一只,搭配蛋皮丝骨头汤、姜丝、香醋。苏州汤包还叫“绉纱包”,汤包出笼遇冷起褶,纹路似布料绉纱。
苏式汤包在江苏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早间下午吃得多。汤包称“细点”,价格贵,百姓常吃大饼、油条、馒头,只有节假日或客人来才买汤包,苏州一些艺人,比如评弹说书先生上台前垫饥是首选。苏州茶馆、浴室的客人也爱吃汤包。旧时苏州做苏式汤包的店不少,名气响的老店有观振兴、朱鸿兴、大方斋、长兴馆、老陆家、吴盛兴等,原来大都是面馆,兼卖汤包。苏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餐厅也做汤包各有特色,苏州人无法拒绝苏州城区西北部西中市民国老街的汤包老店老陆家,老友以前常带我来吃一笼,甚至愿意为这家店搬姑苏区住。这是一家没有什么宣传的口碑老店,基本是回头客,只要能接受苏式汤包的鲜甜口感,没有人觉得不好吃。
喜食苏式汤包的人都知道,汤包与小笼包品种不同。从外形看汤包的褶子朝下而且皮薄、馅满、汤多;小笼包用半发面,褶子朝上,馅心分为鲜肉、蟹肉、细沙等。苏式汤包馅心以鲜肉为主料,加入鸡汤皮冻,酱油、糖等调味,色泽肉红。但随季节变化,馅心夏季肉馅呈象牙色,还是很鲜。吃汤包要先咬一口,缓吸再吃包子,不然汤汁溢出没味,一口一只快吃会很烫。
制作苏式汤包属于技术活。细小汤包捏时手上要注意,要食指拇指联动,手大指粗的人做不了。旧时面馆、点心店,这类点心称为“件头”点心,食客落座后马上包汤包,擀好的皮子托手指中,挑馅心放皮子中。另一只手的食指拇指捏起褶子,向上提起,中指小拇指要转动捏起来。因汤包形小馅多,捏时不能露馅破皮,所以一般让女点心师捏,包好上笼蒸五分钟即可上桌,客人落座到汤包送到桌上不能超十五分钟。因此只可人等汤包,不可汤包等人。我在家自己做苏式汤包做得不太像。材料准备:1、鸡汤冻:前天煮的鸡汤放一小包吉利丁粉放冰箱,隔天就是Q弹鸡汤冻。2、肉馅:绞猪肉虾肉,加胡椒粉,料酒,葱,姜,蒜,和昆布汁搅匀,再加鸡汤冻拌,灌汤馅大功告成。3、面皮:用厨师机和面,400g面粉,200g水,再加盐,和好后放冰箱20分钟。灌汤包的灵魂是皮薄,然而我并不会擀皮。一块垫,一根杆,一个面团我擀一天。我包了十几个奇形怪状的,有的漏了,有的丑得难以直视,但上锅蒸完却还不错,馅料调得鲜美。
如今苏州多地都只有小笼没有汤包,我和老友只能去朱鸿兴老店(苏州博物馆对面)品尝苏式汤包。明厨亮灶,我们能围观到师傅包汤包,有趣生动。除了清炒虾仁面,素椒焖肉面,重头戏的当然是苏帮小笼包,现包现蒸,皮薄馅大多汁,鲜甜不腻。
老友们吃得如痴如醉,大呼不枉大老远来,心知肚明市面少见,他们称赞只只饱满,汤鲜物美,回味带鲜甜,这绝对是非遗饮食文化。我们对苏州的吴盛兴汤包也这么说过,这是一家30多年的苏式汤包店,店里最有名的是绉纱汤包,皮薄汁多,汤汁偏甜,符合苏州人口味,老板亲自调制当家点心。
如今我回到家里,还在梦里垂涎苏州汤包,还有迎合时节秋季的蟹黄汤包,秋天最鲜美莫过于螃蟹,大闸蟹价格虽高,但是食客还是吃得起平民化的苏州汤包的。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