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瑶寨,古韵悠悠
巍峨的寨门,长长的寨墙,均青石砌筑。寨子里,几百栋青砖黑瓦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逐级升高,有气势。
房子多是两层,但层高较平地的明显矮。比起木质勾栏结构房,又更能防火。每层房子前,是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时光磨砺,已光滑发亮。最大的房子位于寨子中心位置,号瑶王府。旁边还有瑶王议事厅。据说当年洪秀全也曾到此,鼓动寨民反清。寨子最高处,是祭祀盘王的地方,相当于汉人的祠堂。这就是位于连南三排乡的南岗古排瑶寨,地图上标:清远千年瑶寨。走了很多瑶族生活地区,不论是九峰山,还是莽山,抑或西山、江华、江永、常宁等,都没有这么完整保留原味的瑶族村落。
▲千年瑶寨。 (图/吴从惠 摄)
早就听说这个寨子,一直无缘参访。今天,趁着暑假尾巴,天稍凉,我来了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郴州到这里也就两百多公里,不远。在汉代,广东的连山连南连州及阳山,统称桂阳县,桂岭之南的意思,属湖南郴州管辖。从地理来看,连山地区属于五岭山脉萌渚岭的南麓,我们都是南岭山中人,也是缘分。但不专门来,还真不顺路。
周末,游人不少。停车坪停满私家车。从寨门进来,寨顶下来的水漫过路面,师傅正在处理,不好通过,干脆踅进旁边的一家饮食店稍息。点了一份切粉,边吃边和店主聊起来。老板姓邓,本地人。他告诉我,这个寨子宋代就有了,算来有千年了。现有建筑以明清为主,大大小小三四百栋。祖先是从道县、江华那边过来的排瑶,有邓、唐、盘、樊四姓,一千余家,三四千人。寨子的规模挺大,最难得的是基本保持了原貌。即使是修复,也没破坏其韵味。古寨的开发也是成功的。由公司统一经营,门票八十。寨里老人卖土特产、工艺品,年轻人开民宿、餐馆,还有租马、租服装、租轿子的,生意很火。问了下,现在还是节假日,旺季,客房标间二三百不等,住客率可达八成以上。
我站在瑶王宅的前坪瞭望,全是高高低低错落分布的石灰岩,村寨点缀其间,田地除少量稻子苞谷地,大多荒地。石山突兀,千奇百怪,用现在的眼光审视,确实美。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却是异常艰苦的环境。石山长不出大树,泥土少,肥力薄。地下还有河,水常流走,地上旱。直到明代引进红薯和玉米,才算勉强可居。瑶族的寨子多在山顶山腰,少数在石头窝包围的平垌里,就是这个道理。
我也有瑶族血统,对民族历史有些了解。先民原居住在江汉及洞庭湖平原一带,后辗转迁徙到南岭及云贵山区。明朝初年,南岭的瑶汉民族曾发动了一次大起义。王阳明曾受令带兵镇压,生存条件更差了。今天,号称富甲全国的广东,粤北山区条件还是相对差些。瑶民在日常生活中仍保留民族服饰。
唐代的大才子韩愈在此工作过。据传公元803年,关中地区发生旱灾,农作物失收,但京兆尹李实反而加紧征收。韩愈上《论天旱人饥状》,建议停征当年税钱及草粟,减轻百姓负担。德宗受李实的谗言,将韩愈贬到阳山当县令。苦逼的韩愈常抽空到同样贬到临武当县令的张署喝酒谈心,留下一段佳话。后来,又因上《谏迎佛骨表》,贬到当时更偏远的广东潮州。
在这片土地上旅行,我思绪万千。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