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坤||乡村有味(实力/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陈维坤 发布:2023-08-15

乡村有味

小时候,经常会因自己是农村人而自惭形秽。印象最深刻的是,读小学五年级时,兴冲冲地跟同伴直奔市区的西湖公园。一进入里面的儿童乐园,发觉其他的孩子都穿鞋套袜,衣着整洁,心便开始不自在了。一同事也曾经说过,他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后来转到城里读书,才知道城市的孩子穿短裤后,还都穿了内裤,想起自己竟还穿得如此通风透气,不禁感叹,农村来的,就是土。

这些,都是我们儿时的真实经历与感受。

现在,我却常常庆幸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城里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总归是美中不足的,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不完整的。想想,那么矮的树都没爬过,那么常见的昆虫都不认得,连石螺和福寿螺都难以区分,以为香蕉树是一种树……这样的童年,多么苍白呀。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纯属我的偏见,但有时一群同龄人凑在一起,话题一扯到童年,在乡下生活过的,往往便兴致高涨,聊戽鱼,聊捕蝉,没完没了。而那些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只有干瞪着眼,一脸羡慕的份。这是实情。

近读潮籍女作家陈思呈的《私城记》,她在“自序”中也这样描述:“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一有空我就往老家的乡下跑。”她是正宗的潮州府城人,老家并不在乡下,但她坦言,自己完全被乡村吸引了。思呈姐是那种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的作家。

农村的天地广阔。农村的风物,原生态。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家乡有一座石桥,叫元房桥,也叫下渡桥,以与上游巷头村的渡口区分,始建于1970年,长一百多米,是我们村连接北溪河两岸的交通要道。从前,我只是觉得它实在是太寻常简陋:桥面由三根麻石并排铺着,宽仅一米余,桥面没有打磨,两侧更没有护栏,乡亲们还将其戏称为“老鼠桥”,大概意思,是老鼠经过,还嫌小呢。如今,回想起与石桥有关的一幕幕来,却越发觉得有味。

夏日一到,清澈的北溪河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的乐园。我们最喜欢玩的,是赤条条冲上石桥,跑到水流最急的那一段,或轮番表演,或一齐跳下,周而复始,乐此不疲,直至把桥面弄得湿漉漉的,惹得过往大人一顿笑骂。也有个别跳水姿势不对,扑通一声,直挺挺摔在水面上,溅起一圈水花,看来是把生性活泼的河水也惹笑了。这场景,如今忆起,依然心动。城市的游泳池好是好,就是少了点野趣。至于有时不小心被灌了一口池水,内心更是别扭,哪有像北溪河水一样,清清甜甜,滋喉润心。

我们村在北溪河西岸,田园却基本集中在北溪河东岸,晨昏时候,石桥上便是一派忙碌景象。朝阳或者落晖会把桥上行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再投在宽宽的河面上,在后面向前望,桥上一队行人,桥下一队影子,都在有节律地前移着,很是有趣。桥的下游,河水尤其清浅,水中游鱼,成群结队,宛如空游,清晰可见。常有顽皮的孩童,忍不住朝那些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小鱼儿吐口水,引得它们争相啄食,乱作一团。我们常说鱼灵鸟精,其实这些小鱼儿特别笨,屡屡上当,却并不长记性。这也相当有趣。

记忆中,村里几户人家是养鹅专业户,家中母鹅成群。每个下午,他们经常把鹅赶到北溪河东岸觅食。由于长年累月在北溪河上往返,这些母鹅早就熟门熟路,一到岸边,便依次跳入水中,鱼贯游至对岸,完全不用主人操心。返回时,红红的夕阳,艳艳的落霞,粼粼的水面,静静的石桥,轻轻的晚风,以及缓缓游动的鹅,还有肩上荷着长竹竿的赶鹅者,这画面,动静相谐,很是写意,简直就是一首诗,只可惜当时没有拍下来。

石桥的中段,上下各有一个沙洲,老早就被勤劳的乡亲们辟为稻田了。上游的那一片沙洲,一到布田前夕,总有一架龙脊水车斜斜地摆在那儿。踩水车的是一位阿伯,个子高高大大,见我们在桥上驻足观望,常常还会招呼大家下去体验体验。踩过水车,后来成为小伙伴最值得夸耀的童年经历之一。而最感到奇怪的,是总不见阿伯停下来歇口气。他乐呵呵地笑了,慢悠悠地从裤兜里摸出一瓶酒,抿一小口,用力咽下去,一副很享受的样子,然后,才颇为得意地说,他老早就练成边睡边踩的绝活了。石桥、水田、水车、老人、河水,一同构成的镜头,也很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站在北溪河高高的东岸上,只见脚下窄窄的石桥就像直直的鼻梁,两个沙洲活脱脱成了两只大大的眼睛。沙洲的西侧,各种了一排香芒,以抵挡河水的日夜冲刷,又成了名副其实的眼睫毛。更神奇的是,四时不同,“眼睛”的颜色一直变幻着,有时青翠欲滴,这时的北溪河,像是一个娇羞温婉的少女;有时金黄耀眼,这时的北溪河,宛若一位热情豪爽的大叔;有时赤褐凝重,这时的北溪河,又仿佛一名沉稳睿智的老者。这纯天然的景致,看惯了人造景的城里孩子,何尝见过。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深读|全城集结,抗疫线上的青春防线
原创 16745人浏览   2025-07-30
人人都是“防蚊灭蚊行动派”,招式有→
原创 11115人浏览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