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我做主
题记: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不管阁下信不信,知天命过后,我是完全信了——我的生命我做主,好多时候很难说也并不一定;我的情绪我做主,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只要我想要却是完全可以
言说为何这样断定,其实,前者毋庸多言,都懂得;而后者,更多的与生活经历与人生阅历有关,亦即不经沧海难为水也。
跟着老师读读行为心理学,渐渐知晓“谁痛苦谁求助谁改变”的心理疗愈原则。亦正是于此,近些年也关注也倾听了不少家长的亲子烦恼与苦恼,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的学生家长,常常因为孩子叛逆不听话总也感到焦头烂额的,此亦是当下生活好了烦恼也多了的缘由之一。
新近周日喝早茶,目睹了隔壁茶桌有一对母子的情绪内战。做母亲的边喝茶边刷手机,忽然间拿着手机质问初中生模样的小孩,刚刚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催问说,你的英语作业又没有完成吗?小孩子爱理不理地答道,“我没做完作业,老师批评的又不是你,你急什么?”一瞬间,做母亲的情绪之火就被点燃了,随即一通狂风暴雨般的责骂,做母亲的方才如花似玉的脸蛋也变得乌云密布了,小孩子也在一旁闷闷不乐起来。
虽说这是一场母子之间对话引发的情绪内战,其实也是坊间常见的一种用他人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情绪风暴。
曾经听心理老师说过,他的小孩子就是只“大头虾”(粤语形容一个人很粗心,老是丢三落四的意思),有一次搭船去香港,出门前特地询问小孩子港澳通行证带上了吗?小孩子答话带好了。但等到了客运码头,小孩子翻遍大包小包也没找到,只得再飞车回家一趟,幸好路程不远,还能赶得上船班。心理老师每次讲述时也会自嘲说,这些年每一回遇到类似情况,他都会在心底暗暗地叮嘱自己说,“我生的,是我生的。”既然不能离开之也不能改变之,那就照单全收接纳之,往往亦是付之一笑,没有情绪也没有怒怼。
坊间都说现在的小孩子变了,变得没有从前那样的乖巧听话了,凡事都想自作主张,遇事都要我行我素,探究根源,实际上就是现代文明人际关系崇尚的“边界”二字也。而时下作为父母,做好家长应做的分内事就可,即使是自家小孩子,也要尊重小孩子“做自己”的成长意愿,也不要也不能随意去越过边界,乱踩他人的花园,强逼小孩子如此那样。
如今回味心理老师叙说他家的亲子故事,再来反观周日早茶隔桌母子的情绪较量,两相比较,区别仍旧在于是否做到“我的情绪我做主”?
行为心理学上有此论断,原生家庭给小孩子带来的影响,小孩子成长过后往往终其一生都在治愈。日常遇事容易焦虑容易痛苦的父母,养育的孩子成年后常常亦是这样易焦虑易痛苦。反过来,平日做家长的情绪不会被小孩子牵着走的,“任他东南西北风,我只岿然不动”,在这样的原生家庭环境里成长,既能让小孩子安心,又能让小孩子放心,做人做事也会更有信心。基于此,对于学校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催问通报小孩子完成作业情况的做法,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为人家长务必清醒,要学会因时因地顺势引导,再像类似周日早茶隔桌母子那样,可能只是一种焦虑情绪的传递,或是层层递增的焦虑,结果无疑事与愿违。
我的情绪我做主,本质上也是受自己的普通人生,接受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现实,接受很多时候自己无能为力的困窘。用心理学老师的话儿说,即使“这个世界上的人想要过得幸福,必须要有一种能力——自己原谅自己的能力。”因此,一块修读心理学的童鞋亦有同感,一辈子的人生修行,到了极致就是没脾气,到了最后就是不生气,亦即我的情绪我做主也。
在这一方面,亲子关系如此,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友关系与同事关系等,莫不如是。
俗话有说,百病由气生,气好百病消。情绪是身心健康的指挥棒,爱自己爱健康,你我首先不要当情绪的奴隶,而要做情绪的主人;要竭力去驾驭情绪,不要让情绪来驾驭你。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