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建||读散文集《漫溯清河》(书声/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3-06-28

漫溯清河看深流
——读李漫散文集有感

在清河,她会莫名地忧伤,莫名地欣喜,莫名地激动,好像在等待一个人来,等待特别的事发生。其实,那时她出生在这河边,长在这河边,她就像《小王子》里的小王子一样,被这条故乡的河驯养了,她与河的关系就不一样了。清河,从此成为她最深的喜悦与牵挂,成为她永远叙说与倾诉的对象,它们像一缕缕情丝,流淌在《漫溯清河》中。

《漫溯清河》是李漫的第一部散文集,也是《南风如歌》散文丛书之一。

在研讨会上,我对此书的评论是:李漫的《漫溯清河》写了许多的铁路故事和“双城记”故事,轻盈灵动,既有对工作大场景的描写,也有对现实的理性思考,读她的散文,读她的散文,如在浩浩长河看静水深流。

这是在研讨会之前我准备的发言,是在还未得到书、仅依与其平时的交往及部分发表的文章而作的评论。读完书,才发现这样的评论不一定准确,也显肤浅了。

书名定为《漫溯清河》,自是有其深意的,既与她自己名字相连,又与故乡相通,与清河相联。听闻原书名是《清河漫溯》,因误而成为现名,倒感觉也是错有错着,贴切且突出一个“漫”,更具特色。

作为第一本散文集,她很自然就会较多地把笔墨置于“故乡”“亲人”这些主题上,而清河,这条故乡的河流,就成为串联这些文章主题的玉带,她点点滴滴的感悟、丝丝缕缕的情感,都倾注在王店村这块土地上,那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以及终其一生生于兹长于兹的亲人,让她魂牵梦绕。这些也成为她这本散文集的情感源泉。

但如果只写这些家乡风物,那就不符合她的性格了。在我与她的交往中,我能见到她“侠”之一面,或许这与我第一次读到她的文章——《“虎口”夺食》有关。但其实不仅是如此。我们从司马迁的《游侠列传》会更明白侠之本意,而李漫在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正如司马迁所指“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的个性,以及“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低调,正是这篇文章中所体现出的她本人的性格与品德。她总是谦虚,从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与贤德,这正是为文与为人的一致之处,也可能正是从文字到人品的认可,才是我们持续交往的原因。

我曾评价李漫很“凶”,但显然,这种“凶”是一种北方乡村里说话的直接干脆。实际上,这种“凶”的本质是一种真诚、善良,是另外一种柔软,这从她的散文里可以读得出来。她的散文具有惯常的女性思维,有一种细腻温婉、柔情脉脉的触觉,正如她想之念之的清河水一样汩汩而来。

李漫的散文,除了温婉,更有对生命的拷问和对人文情感的关怀,极大地丰富了对“人”与“人性”的认知和把握,显露出生命的本真与写作的价值。她的这本散文集,不断地出现河流、村庄、亲人、情怀,她所叙述的既有年少时清河流经王店村的土地上人间的悲欢离合,也有成年后生活在南沙十八年的人生经历。她对现实生活始终保持敏锐的触角,写出了自己经历的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在场感,能打通人和人之间的心灵暗合,以一颗感恩之心来呈现自己的气韵,浸透着人性的芬芳,这是她漫溯人生中在情感方面的另一条河流。

李漫是南沙作家群里的优秀代表,她从外地来到南沙,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八年,以一个皈依者的姿态面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生活,她赋予这片热土以诗性,又融入在这片土地上,天然地具有南沙地域的吸引力,更接地气与生活气息,相信在她思如泉涌的创作中,她会写出更多的好作品,出更多的著作,继续引领当代南沙写作的生态与气象、时尚与潮流。

我能理解她出第一本书的心情,一如当年我一样,会有不满意之处,但这些恰好是她继续进步的动力。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日报社召开2023年度通联工作表彰会
原创 11621人浏览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