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筠子||读研往事(记忆/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水木筠子 发布:2023-06-16

选择

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一种选择是一种活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小时候受父亲影响,我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常常自己抓主意做决定。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收入微薄,但为了子女的教育,他们节衣缩食,倾其所有。一直以来,我的学习成绩都不错。

初中毕业那年,父亲对我说,去参加省邮电学校统招考试吧,毕业以后可以到邮电局工作。我虽然有点不太情愿,但还是听从父亲的话,去参加考试。后来,我同时收到省邮校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父亲让我自己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读高中。

有时,有机会选择是件幸福之事,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我从小有个读研的梦想,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大学毕业前夕,我开始寻找工作单位。工作期间,我不断地参加各种进修、学历考试、考证,让自己常处于充电的状态。

工作十多年后,我终于等到高校在职研究生在中山开班,我不假思索前去报名。经过一番努力,我通过了在职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有机会再次迈进校门读书。

三年多的求学之路漫长,每个周末上课、写作业,还得兼顾家庭与工作,耗费大量精力。每年不菲的学费,往返到广州上课、考试的食宿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幸好家人十分支持我的选择,主动帮我分担家务、带孩子,让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全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这是一所985学校,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但成功不是必然的,学习过程遇到了不少困难。入学时有二十多位同学,来自不同企业、单位,既有职场小白,又有单位负责人,能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只有十多人。那时,我心里只有一种执念,既然选择了方向,一定要排除万难,实现目标。我确信,那是一条自我增值、自我提升之路,也是一场圆梦之旅。

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尤其虐心。虽然是在职研究生,学校在治学方面非常严谨,选题方向与开题报告都必须经过导师严格审核。因为以前在网上查找资料,不太方便,一般要去图书馆。为了提高效率、有实效,我结合工作实际选择了好几个题目,并且在第二学年开始多渠道收集素材。

我最终提交的毕业论文,从五万多字删减到三万多字,共有五十多页。其间,我学会各种文档的编辑与排版。在学校文印部,我捧着打印装订好出来的论文,沉甸甸的,像完成了人生一份答卷。

在校本部论文答辩当天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我抽签号码是12号,轮到我时,已经接近中午。我心里既紧张又担心,因为是现场打分。前面11位同学中,答辩不通过的已有2位。

我深呼吸几下,轻轻地对自己说了一句“加油”,然后抬头挺胸走进教室。我站到讲台上,看到面前的答辩老师坐成一排,共有5人。我打开电脑PPT演讲稿,听到坐在中间的老师说了一句:“可以开始了。”

我立即进入状态,前面老师的问题,我回答得很顺畅。最后一个问题,我一时蒙了,脑袋一片空白,手心不停地冒汗。我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论文中有一个存在问题缺乏研究资料,但又不得不在论文中引用。我在论文中表述不够清楚,被精明的老师发现了,专门挑出来提问。

我思考了一阵子,稍稍平复了情绪,作出最后回答:“我对此观点研究不够深入,确实无法作答;这是我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后我会深入研究学习。”

最后,我说了一句:“答辩完毕。”我向老师们鞠了一个躬,忧心忡忡地离场等待结果。那时,天空湛蓝,白云朵朵,而我的心却七上八下。幸运之神最终眷顾了忐忑不安的我,我的论文成绩获得了优秀。毕业典礼当天,我手里棒着红彤彤的硕士学位证,激动得热泪盈眶。

多年以后,偶然在网站查阅资料,我意外发现了多年以前所写的硕士毕业论文,依然有点小激动。看到那熟悉的题目,曾经千锤百炼的内容,不禁勾起这段刻骨铭心的读研往事。

初心不变,我心依旧。岁月蹉跎,有梦的日子才最美。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的过程,存在多种可能性,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拥有了不一样的精彩。唯有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