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悦||《一万种修辞》中的人物形象(艺坊/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 作者:黄祖悦 发布:2023-06-05

《一万种修辞》中的人物形象

读《一万种修辞》这部散文集,一直走不出小说的感觉,或者说我更希望把每篇散文当小说来读。马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贴近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的故事情节中,凸显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像在哪里见过,一点也不陌生,代表了某类人物的形象特征,这就是人物形象典型化的特点。这众多的人物形象,各有千秋,没有一个雷同。

▲马拉散文集《一万种修辞》

一类: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

《谣曲或哀乐》中,石匠老婆生不出儿子时被丈夫打;生出了儿子又被儿子媳妇嫌弃,好不容易熬得有了孙子,却降级为三代人的“奴才”。她却能忍辱负重,用自己的隐忍,撑起这个家。这种可悲的人物,在重男轻女的偏僻农村,比比皆是。

人常说,家丑不可外扬,马拉却不惜自曝“家丑”。

《祭先人书》里的“奶奶”,是一位被拐卖的妇女。她被人贩子从武汉卖到鄂州乡下的走马村,这个全是石头和湖水的穷乡僻壤。“爷爷”是个“凭自己的本事娶不到老婆”的人。奶奶不仅下嫁了,而且永远也逃不出走马村。一个城市女孩的命运,就此改变。下嫁给这样的人,还生了两个儿子,竟然也没得到“傻子”爷爷的珍惜。新中国成立后,奶奶得以另嫁他人,让父亲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无怪乎,马拉开篇就是“不亲爱的爷爷”,文中回顾了爷爷的生活片段,他不仅穷得吃饭都难,还不懂爱亲人,对唯一的孙子一辈子没叫过名字,只会咒骂。这样的一个爷爷,晚年年老多病,房间邋遢,流着脓血。确实只留下厌恶,没有可回味的亲情可言。读到这里,我们也理解了作者。马拉就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哪怕对家人也一样。他对奶奶充满了由衷的同情,对爷爷的厌恶却毫不掩饰。

二类:生活中的奇葩人物

《愤怒的蝴蝶》中,党爱生没有任何专长,没有任何能力,甚至说话做事都没有任何逻辑,有的只是一根筋。他串羊肉串,非得串大小一模一样的。因此,他串的羊肉串,要么都大要么都小,整齐划一,却不得不返工。正是这样一个几乎找不到优点的人物,却可以天天指着老板的鼻子骂,还能被老板宽容。这样一个被宽容的人,竟也自视不低,会因为“我”深夜不接他的电话而愤怒。这愤怒,实在让人有些莫名其妙。

《句型切片》中的边先生,是一个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奇葩人物。他的出场,显得特别不合时宜:西装革履,还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油光水滑。那番隆重的自我介绍不知有多么滑稽:从亲戚到两个聪明漂亮的女儿,一个是东京大学,找了东京女婿,买了东京房子,还写了女儿的名字;一个在哈佛大学或者麻省理工,男朋友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还不忘介绍,自己出身贵胄,本来不需要努力的,可以直接继承家族企业。而他是为了理想,南下创业,成为了“跨国公司的CEO”。

假如这些都是真的,那这个人,内心有多么空虚!既然自己家族有这样雄厚的实力,为什么还在乎女婿买的房子有没有写女儿的名字?既然有着真正显赫的家世,还有两个实力超乎常人的女儿,哪有必要在这些陌生人面前急于隆重介绍?自私,狭隘,空虚,寂寞的灵魂,溢于言表。

和他相似的章先生,带着一位“过时的”“亚军”阮小姐,千方百计地显摆当年的“亚军”身份,却无法掩盖“明日黄花”的悲凉,内心的虚空,也可见一斑。

这就像一张张“病理切片”,是对荣耀的过分追求,丧失了健康人的心理。

三类:纯净的人物

这类人,应该是马拉心目中相对人格完美的形象。

小苏,一个作者生活中若有若无的人物。她的形象模糊,隐隐约约。与其说是作者的倾诉对象,不如说是某种化身,更像小说中的一个幻影。可以真实地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或许这就是“一万种修辞”的含义?生活就是这样,无数的人物,无数的事件,哪怕一万种修辞,也不一定描述得清楚。这正是生活的意义。

他的《怜父帖》作为本书的压轴,父亲的默默无闻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让人心生敬意。父亲是一位辛苦的工长,长期在铁路上,少有回家的时间,而他加班加点挣钱养家,在“母亲”的眼里,却似乎一无是处。而父亲从不抱怨,依然默默地付出。马拉对父亲充满同情和怜惜,对母亲的骄傲亦是一声叹息。

》》》后面的话

之所以说,读这本书,有读小说的感觉,就是因为这些人物绝不是个例。比如“爷爷”和“奶奶”的故事,父亲和母亲的故事,都是历史的产物。在那样的历史时期,到处都有“爷爷”和“奶奶”的存在,也有无数的“父亲”“母亲”的类似婚恋。这本书,既在讲述故乡人的生活,更是在叙述一段不可回顾的历史。在一个饥饿充斥的年代,亲情都是不堪一击的。这就是自私的“爷爷”产生的历史土壤。

认识马拉十多年了,读他的书,就像听他讲故事,率真,而又思维缜密,娓娓道来。读《一万种修辞,你会从中感到一位作家对生活的驾驭。他所写的人和事,都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对琐细生活的真实表达,却让你读得津津有味。比如说,他很多篇幅都写和友人喝啤酒。就在某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傍晚或者轻风拂面的夜间,几个男人围着一张塑料桌,喝着啤酒瞎聊。似乎也没有什么格外的话题,他却写得饶有趣味。那里有哥们间的心心相印,也有朋友间的无话不谈,还有一些让人感动的对生活的特殊认知。

印象特别深的,《江北流水》讲父母一代人的婚恋故事。散花洲,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改革开放之前,却是人人都希望逃离的乡下。江北的散花洲和黄石只有一江之隔,黄石每晚灯火通明,让生活在散花洲的乡下人明白那里有一个更好的世界。因此,散花洲的乡下女子,能嫁给非农户口,就是改变命运的出路。当时在散花洲教书的“母亲”,经人介绍,和没读多少书的父亲定了亲。原因是父亲是一个国家工人,吃商品粮,非农业户口。当时的“父亲”,尽管有城镇户口,却是一贫如洗,结婚的新被子竟然是借来的。三天回门,被子还给了人家,只剩下稻草。在黄石城区难得找到媳妇的男子,却可以在花洲挑选最好的姑娘。因此,“全鄂州最穷的被你妈找到了,全黄石最穷的被我找到了。”四姨的话,尽管是玩笑,却是历史的真实。这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而且反映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男女青年对幸福的追求,也是对摆脱落后、走向文明的向往。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日报社召开2023年度通联工作表彰会
原创 11650人浏览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