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华||读张庆和散文(书声/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尹小华 发布:2023-05-25

绵密温热包裹的暖意散文
——读张庆和的散文集《好人总在心里》

著名作家张庆和的散文集《好人总在心里》(中国文史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分为“走山吟水天地宽”“情到深处意难掩”“漂泊尽头是故乡”“实话实说也是药”“文情友情情深深”五辑,共九十余篇。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语言生动飘逸,言之有物有情有感有悟,有回味追思,有纪念感怀,也有对情感的抒发和对友情的礼赞,篇篇如立冬暖阳般,绵密温热将人心包裹。

▲张庆和散文集《好人总在心里》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图/ 作者提供) 

“走山吟水天地宽”是作者对历史回望与自然人文景观的聚焦,饱含了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古韵悠悠是晋中》讲述了作者游过绵山后的所感所悟:春秋晋国名臣介子推,忠良贤智,彪炳青史。在追随晋文公流亡途中,他曾“割股啖君”,后又“功不言禄”而流芳千古。人们常说的“伟大”,就在于对那些为国家、为百姓做过好事或有过贡献、清廉守德人总是念念不忘,并且想方设法以各种形式怀念。《狼牙山远眺》中的五壮士,面对多于自己数十倍的敌人,选择的始终是“前进”一直前进到无路可走的最高峰,然后选择了折射生命之光的另一种前进——高呼着感召胜利的口号,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从而把光明播撒进天下人们心中,以自己青春生命的凋谢,让祖国收获了胜利的果实。《那片血色记忆》中的王二小,以智慧和勇敢上演了一场“一个人”的“抗战”。那一摊酱紫色的血痕,是对凶残和暴行的控诉,也是留在中华民族苦难史页里的一笔血债。那是一种超越个体、超越生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染影响了亿万英雄儿女。战争年代,如何战胜困难、战胜敌人,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是如何传承下来的,新时代的我们如何用实际行动继承这笔宝贵财富,正是作者的题中应有之义。

“情到深处意难掩”大体属于“游记”,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咏叹。张庆和是一位善于行走的作家,行走让他看到、让他听到、让他发现、让他收获,隽语箴言、耐人寻味的优美文字给人以心灵启迪。巴乌斯托夫斯基有言:“真正的散文饱含着诗意,犹如苹果饱含着汁液一样。”散文的诗性呈现不仅在形式方面,还在精神气质和心灵气韵方面。《草原日出》:“枣红马在碧绿的草原上奔驶;洁白的羊群在碧蓝的天空下游动;鲜艳的草原花乐滋滋地芬芳。一切景物都和着草原日出的节拍而律动,随着草原日出的进程而次第展开。草原的清晨,荡漾起动人的牧歌!”《沐浴心情》:“清新、清爽、清静、清纯,主宰着灵山,主宰着这里浩荡如涌、一泻而去的碧草,主宰了这里摇曳多姿、缤纷炫目的一花一蕾……于是,在登山的诸君中,便有了灵山是向人们输送精、神、气、血之说。”灵山果然有灵,作者从灵山归来,真的拥有了一份好心情。那心情,是他期待已久的平静和美丽。张庆和来到耸立于川北地区的雪山脚下,不由抬头仰望,那是亲切的目光,那是崇敬的姿势。他在《仰望雪山》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一束束热烈的目光下,你会流泪吗?在一声声深情的呼唤里,你会应声吗?你肯把缘你而生成的那份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灵冷藏起来,使其永不变质吗?哦,雪山!”作者无论写人、写物、写景、写史,都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深情眷念,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与赞美。

将目光对准故乡,有着不同的维度与层次,既有对故乡故土的怀念,也有对旧日时光的留恋,也表达了对现代性的深切反思。作者对故土本真生活流逝与人性异化的忧虑,恰恰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对故土家园的守望。田野、树木、河流、庄稼、蔬菜、瓜果,抑或是风沙、雨雪及寒来暑往等,这些,都是故乡的表象,支撑故乡灵魂的,还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漂泊尽头是故乡”一辑,使至亲至近的人跃然纸上。《我的爷爷》中的爷爷,教了一辈子书,还爱看书,他肚子里的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在村人的眼里,爷爷是一个有修养又严肃的人。爷爷经过的地方,只要有人正在说笑,立马就会停下来,等爷爷走过去再继续。爷爷有个爱咳嗽的习惯,有时早晨起床时咳嗽,有时从外面回家时咳嗽,原来那是他用咳嗽的声音向家人发出的信号。意思是说,我在这里呢,孙男娣女们衣着要整、行为要敛呀,免得被做老人的撞上,彼此尴尬。爷爷的言传身教,对于规范家人的言行举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中秋的思念》中讲到,母亲刚四十岁时,就一连生了九个孩子,两个女孩夭折,活下来五男二女,一个个嗷嗷待哺。父亲跟着爷爷上学一直到十九岁,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母亲家里家外一把手。辛劳的母亲再也没有能力生养了,恰在这时又怀了孕。母亲便拼命干活,想让这个未出生的孩子自消自亡。母亲在田里什么重活累活都干,在家里推碾磨面,用碾棍碾杠挤压自己的腹部,晚上脚踩织布机,直到公鸡打鸣才到床上躺一会儿。后来,母亲把肚子趴在水缸沿儿上挤,或者搁在架起的横棍上压,孩子最终失去了。但孩子临行时还有个尾巴不肯带走,使母亲殷红的血水不停地流……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被活活折磨而去。作品真挚地展现出母亲是如何终其一生将命运交给家人、土地和时间,是如何与土地和四季血脉相连、生息繁衍的。在这里,“母亲”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代表着在家国苦难中,磨砺出神圣光辉的那一代优秀女性,她们勤劳、善良、谦让、大度、明理担当、胸襟博大,这种崇高品质和思想境界,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坚忍精神的缩影。作品的意义还在于,当我们顿足回首,澄怀凝思,在凝望陷入尘烟的乡土与失去的时光中,进一步追索生命与情感的真谛。

“实话实说也是药”一辑,多是随笔和杂文,表达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悲悯情怀,透着人生哲理和处世哲学。张庆和的作品,写景写物、写人情世故、写伤痕及微观的反抗,却总应对一个宏大的世界,以及那个许多人身处其间又仿佛若即若离的现代社会。和谐社会里自然也有不和谐的因素:高空抛物、深夜鸣笛、随地吐痰等等,作者在作品里都有鞭笞。《只说“道”德》中写到,文明如天上的日月星,地下的水火风,体内的气血津,看似可有可无,实则时时处处都缺失不得,应该落实到点点滴滴的行为里,默默无闻地付出春雨润物般的真情。《关于“水的职称”说明书》在表达对敬畏大自然的同时,也提示人们应该如何待人接物和抱有怎样的心胸和情怀。海纳百川,吞吸万物,人世间所有的酸甜苦辣,还有污泥浊水,它都能照单全收。“人们啊,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也许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所制造的那么多垃圾,正是因为有了海的帮助,这世界才幸免了那种难以消除的恶臭与肮脏。”从作品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他所倡导的“清洁、安宁、饱满、祥和”的生活理念。从而展开深层的人类对话,构成灵魂的回响。

读了张庆和的散文,让我们不仅联想起鲁迅曾表达过的“创作总根于爱”,这是写作的原动力。“文情友情情深深”中,多是作者为作家、诗人、画家等友人写的序言或书评,每一篇都足斤足两,精到而厚重。其实,我和张庆和老师交往时间并不长,也许同样经历过“直线加方块”的军旅生涯,说起话来就有许多共同语言。有时,我也曾参加过一些文学活动,文友们都对他赞不绝口。说实在话,给友人写序言或评论是件苦差事,要把书精读一遍或几遍,记住亮点,做好笔记,还要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成文后还要交给本人审核,甚至还要给稿子找出路……一篇稿子写下来,往往得一周左右,也许更长时间。张庆和手头上一直有自己的东西要写,这样一来,他就不得不把自己的事情放下来,全身心投入到友人的作品上了。难怪,朋友们常常把“好人”二字加之于他。单从《好人总在心里》的书名看,就带有明显的暖意和抒情色彩,其笔端更是流溢出拳拳之情和人性暖阳,让人分明感受到一颗跳动的心。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