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排骨入馔来
家乡临水。夏始,水乡便是荷的天下。荷叶田田,荷花飘香。房前屋后巴掌大的野塘,水沟,也铺满绿色,高举着一枝枝粉箭。
早先,我们当地有用荷叶包裹物品的习惯。夏季来临,寻常人家总会摘一些荷叶备用。到街头称点小咸菜,买几块粑粑,都是用荷叶托回来。村中主妇,每到腌菜季节,也会随手取几张老荷叶盖在坛头,用草绳一扎,封存效果非常好。百姓过日子,首选实用性,荷叶洁净,又是随取之物,包裹食物,不但不易变质,还有一股清香,这一习惯便一直延续下来。
乡下人有个头疼脑热不会随意到医馆,民间自有草头方子化解。夏时劳作累了,头晕、恶心、腹泻,泡点荷叶水,趁热咕嘟几口,很快就能缓过来。
荷叶渗透到百姓的生活,与时间同存,与民间智慧相伴。
花草入馔自古有,楚国屈原大夫在《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描述。唐宋时期,食花之风更盛,宋代林洪的花馔专著《山家清供》问世,花馔更是传入民间,至今盛行。由此推及,聪明的水乡人断不会负了自然的馈赠。一张张碧绿的荷叶清新淡雅,阳光下,荷叶伴着水汽,散发着植物特有的原香。一张张摘回、阴干、码好,然后,入粥、入馔。
荷叶排骨便是家乡人最喜做的菜肴之一。而且,四季可食。
鲜荷叶须飞水,去除青涩气。干荷叶要提前泡至发软。将荷叶裁成长方形备用。糯米泡上,排骨提前腌制。鱼米之乡的口味偏清淡,喜原味,所以,调料不宜多,不宜重。
选用上好的肋排,斩成小段,加入酱油、黄酒、盐,略腌入味,外面滚一层泡好的糯米,用荷叶包好,外用麻丝捆绑,一一摆入蒸锅内。大火猛攻,中小火慢煨,一个小时即可。
热气喧腾中,有荷香袅袅而至,颇有“丹唇未启笑先闻”之风韵。关火,静置片刻,用余温再焗,便于荷叶包内的糯米充分吸收汤汁。再看那摆入盘中的荷叶包,透着一股子敦厚朴实。食客带着期待与兴奋,小心解开荷叶,一股浓香扑鼻而来。米香、肉香、荷叶香交杂在一起,细细辨别,却又似是而非。此时的糯米,莹白温润。排骨,筋道弹牙。细细嚼之,在口中回味的却是浸入米肉的那一缕荷香。
现代营养学证明,荷叶含有荷叶碱、莲碱等成分,具有清泻解热、降脂减肥及良好的降压作用。如此,席中硬菜排骨,有了荷叶,既解了油腻,又添了清爽。而此时的荷香,便是排骨的灵魂之味。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