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日||小镇上的猪脚粉(实力/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谭旭日 发布:2023-02-21

梅田猪脚粉

电视剧《狂飙》带火了粤北猪脚面。不由得令我回想起粤北矿山小镇——梅田镇。到过这座以产煤闻名的小镇就知道,这里的猪脚粉,是小镇世俗生活最深刻的记忆和味道。

大约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随湘赣粤三省红色文化作家团到访梅田镇。这座小镇地处湘南郴州市宜章县境内,与粤北韶关市下属的县级市乐昌毗邻。因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建国后梅田矿务局应运而生。这是一座跨省兴建的中型国有企业,矿务局的生活区及职工户籍管理归属于乐昌市。人口最鼎盛的时期,这里连家属一起生活着近十万人。

随行的作家团里,韶关诗人桂汉标先生对梅田矿务局情况了如指掌。据他介绍,这个矿务局的职工和家属,半是湖南籍,半是广东籍。所以,小镇的生活呈现湘粤特色,尤其是饮食,更是多姿多彩。梅田猪脚粉,亦是那次采风活动中,最惦念的美食。

次日早晨,在地导的带领下,采风团的作家诗人近十人不约而同来到小镇的一条小巷子里。事实上,梅田镇大大小小的猪脚粉店有几十家,地导说最出名的当属老杨猪脚粉。

店家姓杨,典型的夫妻店。据说,矿务局开始效益不好,夫妻提前内退。老杨的猪脚粉店,门面不大,没有招牌,门口一个钢制的摊子,下面盛着煤火炉子,里外放几张四方桌子、条凳。四十来岁的杨师傅,被客人们称之为老杨。渐渐地,老杨猪脚粉,也成了梅田家喻户晓的早餐品牌。生意之红火,可谓日日顾客盈门,早上排队等粉的络绎不绝。

老杨是郴州宜章人,从小无辣不欢。老杨深得母亲教诲,做得一手好菜,换作今天时髦的话就叫私房菜。邻里喜酒,大多叫他帮手下厨,在该矿务局老杨是个好厨子,名声在外。老杨的猪脚粉,选梅田一带的土猪肉,选前嘎子肉,即猪前蹄带肉,大约十来斤重。猪脚砍回家后,用火钳插在煤炉子烧红,将火钳按在猪脚皮上将猪毛烧尽,再放在温水盆里用刀去毛,去垢。刮至干净,再用砍刀将猪脚砍成二指半宽一块,肉砍小了,不经熬煮,没有嚼劲。接下来,在柴火铁锅里爆炒至皮焦。端来木甑笼,放在面盆里蒸煮大约两个小时。等蒸熟度刚好软烂,筷子能插入即可。又下锅爆炒,放卤水,再回笼蒸半小时。最后,连汤汁一起倒入大桶,随时掏取配料。若是嫌油多,加点豆子一起,吸油。

每天凌晨四点,老杨和老伴开始泡米粉、做配菜、熬鲜汤。梅田矿务局吃猪脚粉,不是单纯的一碗猪脚了事,还得配上各种各样的码子,青椒炒嘎子肉,红椒炒煎豆腐丝子、海带丝、酸萝卜丁,爆炒腐竹皮等十几个码子,任食客挑选。

猪脚粉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粉面皆手工制作,粉分圆扁两款。米粉最讨人喜欢,煮熟的米粉,一勺捞起,把葱花撒入碗底,烧烫的油淋在上面,冒着滋滋的响声。倒入烫熟的米粉引出葱花的香味,再淋上汤汁,加入猪脚和码子,一碗梅田猪脚粉就这样出炉。

老杨说,做一碗梅田猪脚粉不难,做一碗像样子的梅田猪脚粉,要见功夫。米粉的浸泡拿捏到位,烫米粉的开水,九十度左右。这样烫出来的粉,有嚼劲,不软烂。一勺猪脚汤盖在碗里,热腾腾的梅田猪脚粉,咸辣鲜香,人间至味无清欢。遇上赶圩,不论大人小孩,早上都喜欢到老杨的店里“嗦”一碗梅田猪脚粉。

随着社会变迁,梅田盛况不再,矿务局的子弟散布在各地奋发有为。也就有了电视剧《狂飙》里几次“嗦”一碗猪脚面的温馨场景。今天,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外出务工或闯荡的梅田人,在味蕾深处,牵挂着这份浓浓的乡愁,任凭岁月风吹雨打,纵然魂牵梦萦。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7785人浏览   2025-05-05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解除
9125人浏览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