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弹弓射鱼(时光/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朱小平 发布:2023-02-15

打弹弓

打弹弓是一项古老的射击运动,通过瞄准、拉弓、击中,三招完成。它锤炼人的眼力,锻炼人的臂力韧劲屈伸灵动,又使人在寻找新目标的漫长征途,增强了行走和奔跑的耐力。

小时候我们把弹弓当玩具,也把它当“武器”。

女生的弹弓不用费心制作。随手取下辫子上的皮筋,在大拇指与食指间绕成“三点一线”。子弹也是“顺手牵羊”得来:撕下废作业纸一角,折卷成紧细条状,中间弯转,卡在皮筋点上,另一只手用力一拉一松,废纸条如箭靶飞射出一米多远,落地无声。打中了空气,只引得男生哈哈嘲笑,他们从书包里拿出桑树杈柄的“丫”字大弹弓:旧轮胎橡胶带做成的皮筋,老牛皮剪的皮兜,苦楝籽当子弹。斜睨着女生拉开弹弓,“咣啷”一声,电线杆上的一排麻雀“扑哧扑哧”了无踪影,草地上的家禽“咕咕嘎嘎”,大弹弓冲力十足。有时误打误撞到女生的花棉袄外套上,哭哭啼啼状告老师。

老师板起脸,清理收缴了所有男生的弹弓。老师把他走过的桥吃过的盐,一一列举成危言给我们听:村西边那个独眼的老单身汉,十多岁玩弹弓,打出的子弹,反弹瞎了自己的一只眼睛,后来考学跳农门找对象都没指望,一辈子待在老地方修理地球。村北头那间垮塌茅草房,原屋主儿子跟人打架斗殴,用打弹弓作凶器,故意打伤了对方的后脑勺,被警察抓去坐了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打不得弹弓啊!伤人伤己毁家庭。”

我们那时怕老师胜过怕警察。“不许打弹弓”的警诫声,只在学校里回响,放学回去仍然暗里着迷“打弹弓”。我没有哥哥那种威武的“Y”型铁丝弹弓,无意中,我发明了不上“子弹”的便携式弹弓,专打苍蝇。

那是一个夏日午后,大人们都去田土里忙活了,嘱我和哥哥守屋。我趴在餐桌边打盹,桌中间一盘奶奶不舍得倒掉的剩菜,吸引一群“饭蚊子”(苍蝇)在耳际嗡嗡嗡,不咬人但很吵扰人。我摘下辫梢的皮筋,对准一只粘在桌上的苍蝇,拉长皮筋,松手发射!苍蝇应声不再动弹。首战告捷,一只接一只,少有苍蝇偏离我的弹弓靶心,弹掉了瞌睡,弹出我一身兴奋劲。

我摇醒房间竹椅上熟睡的哥哥,邀他拿起他的铁丝弹弓,去屋后树林弹飞鸟。哥哥弹出很多粒苦楝籽空子弹,只惊飞了几片翎毛。我抢过哥哥的弹弓,捡起一块碎石瓦片当子弹,瞄准树杈上的鸟窝,“叭哒”一声,四枚麻斑鸟蛋壳落地碎裂,鸟蛋没有鸡蛋内的蛋清蛋黄,全是糊糊一团红血丝水。母鸟从屋檐下飞窜出来,盘旋在树杈残破的鸟巢,不断“呜呜”嚎叫,奶奶碰巧从不远处菜地里回家喝水,看到这一幕,口水喷喷:说母鸟着孽,说我作孽,还说如果再弹鸟窝鸟蛋,我脸上就会长那麻斑鸟蛋壳一样的雀斑……吓起我愣了半天。我怕丑怕得要死,再也不敢打弹弓了。

哥哥也吓得从此只敢拿弹弓打水里的游鱼。他教了我很多射鱼的技巧,除了遵循力的原理:弹着点、中点、皮兜点,要聚点在一条直线,还要遵循光的折射原理,不能垂直向下射水,弹弓要偏下方射击鱼的背影。哥哥经过多次摸索、试探、演习、实践,终于打中好多鱼浮了头,立马伸网兜网上岸。湖乡有一种大脑壳白鲢,听到水中弹响,似惊弓之鸟,慌乱蹦上岸,我却没能捉住。我沉迷于学习用弹弓“打水漂”,打了几个轮回的水漂。

“打弹弓”是一味游戏,也是一项运动,更是一门学问。瞄准的时间越长,打中目标的概率越大。慢中有稳,稳则是快,快而不乱方寸。

持弓方向尤其要准,一不留神打在自己脑门上,多出一个“二郎神”的眼睛,就不好看啦。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