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慈菇
快过年了,母亲叫我去挖慈菇。
慈姑是南方特有的水生薯类,正确的称呼叫慈菇,不是茨菇。据《本草纲目》:“ 岁产十二子, 似慈母之乳诸子, 故名。”慈菇的果实是根,沿着长长的根,末端隆起一个圆圆的果,这就是慈菇,一棵慈菇有几个果,好像慈母在奶几个小孩一样,真是温馨。
▲洗净后的慈菇(配图/ 陈龙辉 摄)
慈菇含大量淀粉和多种维生素。我自己的体会是,经常吃慈菇对身体有好处的。
慈菇有特殊含义,只要头年哪家生了男孩,第二年开年要办个“开丁酒”,取家里添“男丁”的意思。宴席上必有慈菇,慈菇必留蕊心,谓之“慈菇锭”,是为了感谢母亲,还有在拜祭祖先时告诉他们这小孩是男丁。
老妈在自己菜园的水沟里种了一百几十棵慈菇。它们春天矮矮弱弱地立在水面上,夏天开始拔节疯长,开着一串串白色的小花,倒映在水面上,白色的花,绿色的叶,清清的水,美极了,妹妹们都争着去拍照。
过年前是慈菇收成的时候。以前农村很少种,大概是产量低而需求不高,都种经济效益好的或者尽量能填肚子的农物。而且水田都用来种水稻,哪有闲田来种不值钱的慈菇呀。所以我还没有挖过慈菇,今年特意叫老妈带我一起去,刚好她孙子回来了,说负责拍照。
沟有两尺宽,泥有尺许深,比我预料的深。泥很糯,水很凉,细滑的泥从脚趾间穿过的感觉很美妙,像踩在奶酪上,像春风轻抚面孔,更像小时候妈妈温柔的手。慈菇下面的根很多,顺着长短不一的根,有些要摸尺几两尺长,甚至会长到田埂底下,才有一个圆圆的隆起。根很脆,一碰就断,弄断了很不好找。我感觉,收慈菇不应该叫“挖”,而是应该叫“摸”,好像小时候在河里摸鱼虾一样。跟老妈说了,她笑着也同意了,说以后就叫“摸”慈菇。
摸慈菇是一件很费力的活,把水放干,两脚深陷,双手向前伸进泥里,整个人几乎伏在沟面上,半天不能直腰。我很佩服老妈的腰力,她说是长年累月练出来的,她的腰很好很直,快八十了从来不痛,我们都很欣慰。
待摸完一沟慈菇上来,两个人像准备上场踢球似的,穿着“黑袜子”“黑鞋”,戴着“黑手套”的守门员,互相一看,都乐得大笑。
我问老妈,这么黑的泥要下很多肥吧?老妈说:田里的杂草菜叶丢下去就够它肥的了。我觉得“够它肥的了”这句话很精彩,好像老妈的人生一样,也很精彩。
儿子给我拍照的时候老妈说:我也来。儿子说:又来了......
晚上,我们迫不及待地做了一个菜,五花肉焖慈姑,真香。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