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火||读马时遇微型诗(交流/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陈明火 发布:2023-01-10

将诗艺的真实缝进词语的隙间
 ——读马时遇《又近中秋》等微型诗                       

聪慧、善悟的诗人,在新诗多姿多彩的园地里会不时地推出一些与长诗相对应的“短诗”或“微诗”“微型诗”。我觉得诗人马时遇就是一个擅长写《又近中秋》(六首)等微型诗的优秀诗人,也是一个将诗艺的真实缝进词语的隙间,或注入到词语的内部,使词语脱尽俗气,漫溢出一丝丝新鲜味趣儿的践行者。

▲一些微型诗像一朵小花温暖人心(配图/晓东  摄) 

诗艺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所企求的,就是不可违逆的诗艺性与真实性。这就是说,诗歌的真实,可以通过不一样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使诗篇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说真的,我对具备诗艺的真实之“微诗”,一直是奉为至宝的。

《又近中秋》仅三行,不足二十字。读过后,却能读出有创意的“长篇”之精彩。从诗题到三行诗,只有几个较常见的名词“中秋”“夜”“肚”“乡风”与三个动词(含短语)“忍不住”“解开”“喂”等,却散发出不太常见的妙味。我以为此诗中最亮眼的“妙味”有三:一是诗题《又近中秋》的“又近”,暗示着在外的游子在中秋节到来之前,年年如一地思念着故乡与亲人。这种“味外味”的写法,在历史与自然的时空复叠里寻求词语的特殊潜力,都在无声地证明诗人们在营造不一样的诗意氛围与语义的特殊性时是十分讲究的;二是一个有创造性的喻象,成为诗空中的一根可前呼后应的顶梁柱。这个特别喻象的出现,并非无缘无故的“出现”,而是在外的游子思乡心切之际——即实在是“忍不住”之时,用思念故乡的剪刀悄悄地裁剪了属于妈妈喂奶时的一个动情的场景,而后将之巧妙地移嫁于“你”扑入故乡母亲怀抱的情景之中。于是,“解开夜的XX”与“喂你”,便成为了想象中的一个亦真亦幻的场景——那“解开”与“喂你”的两个动作,既是那么的自然,又是那么的连贯,真的能让人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三是“一肚无眠的乡风”,是承接“喂你”后所创设的一个新的情景。那么,此句“新”在何处?无疑的,就“新”在“无眠”一词。想想看,此句若缺少了“无眠”,便是“喂你/一肚乡风”。当然,这样的表述也是说得过去的,但少了在外游子临近中秋节的思绪万千,夜不能寐的真实写照。这种情形一如《今夜无眠》中的“今夜无眠,今夜无眠……舞翩翩月也无眠……歌绵绵星也有约,美在梦想之间……

《渐黄》一诗,若从表面上看,我们可能认为诗人马时遇是在有意无意之中省略了一个“叶”字——即“叶渐黄”。品读了诗句后,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往事。咬住/今晚的月钩/我如一枚叶子,让秋风揉搓”。看得出“往事”是旧时之事,有“渐黄”之蕴;“我”慢慢变老,有“渐黄”之衰;“叶子”被“秋风揉搓”,有“渐黄”之色。此诗的妙处,在于运用了拟人(“往事/咬住”“秋风揉搓”)、比喻(“我如一枚叶子”)等修辞手法,强调了“我”处于现世的一种境况——人在生命的旅途中,少不了“往事”的缠绕,所经历的一些“往事”似牙“咬住/今晚的月钩”,暗喻着“我”只能像被“秋风揉搓”的叶子那样,身不由己地“渐黄”下去。这样的“渐黄”,是一种诗艺上的渐进式的用力,可让人尽情地沉思着。

《天气很好》一诗,展示了诗人马时遇的一种“很好”的认可:“它没有落下来/安静地悬在半空//听,一扇窗飘出晴空万里”。得承认,诗中的这种“认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认可”,而是一种诗艺性的“认可”。另外,还从听觉的角度——即在通感艺术的由“听”到“看”的自如转换之中,将静静的“晴空万里”写“活”了,使之有了“飘出”的动态或动感。

《把心关上》:“门窗虚掩。让风自出,自入/一卷经书不倦。翻出/几声秋蝉”;《似乎》:“小雨与寂静对峙/天空急刹车/悲伤,躲入一个人的午后”。这两首诗,可当作禅诗来读。前者:诗题“把心关上”,顺从自然风“自出,自入”,可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圣贤书”就是诗中所提到的“经书”——只因“经书”泛指儒经、佛经、道经等读物,能让人慧悟。此诗(含诗题)的几个专有名词“心”“门窗”“秋蝉”已被意象化了,其表意的象也就具有不同的禅味;后者:诗人先设置了“小雨”(天空:高与低)与“寂静”(地面:近与远)的雨天的静态场景,后聚焦于静态场景中的一次动态的惨祸——诗人对真实的惨祸进行了诗艺的真实展示,那就是让“悲伤”一词,像一个被伤害者一样“躲”在“午后”。在此,我们可以从《似乎》一诗的潜台词里,感觉到不论是自然界,还是在人世间,因“对峙”而招致的祸事肯定是不少见的。

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在《诗艺》一书中认为艺术作品:一要符合自然创造,切近真实;二要符合观众心理,切合众望;三要符合艺术规则,运用适度。并据此提出一条总原则:适宜,即合乎情理……赏析了诗人马时遇《又近中秋》等微型诗,我觉得他做到了“自然创造,切近真实”,且“运用适度”,还能让诗艺的真实在词语的隙间或词语内部带着丝丝缕缕的情韵与理趣,自由自在地飘飞。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跨越山海!55国学生“寻味”中山
推荐 15247人浏览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