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佾生||半亩方塘一鉴开(乡域/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陈佾生 发布:2022-11-21

半亩方塘一鉴开

水井,榕树,宗祠,池塘,这是南方乡村的标配。池塘具有蓄水、防火、养鱼、灌溉、调节气候等实用功能。以前的池塘都清鉴日月,“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池清水是村民们的天堂。

在化肥普及之前,农民们种田的肥料主要来源于厕池,还有自家猪圈的粪池,有时厕池、粪池掏空了,还要从池塘挑水冲洗一番,再用这些冲洗之水作肥料。每年年终抽干池塘进行清淤,捞起淤泥作肥料,所以池塘之水非常清澈干净,是大人们沐浴、孩子们玩水的好地方。

夏天傍晚,吃完饭的大人们拖着劳作了一天的疲惫身子往池里一站,男的一角,女的一隅,男的光着上身,女的和衣而洗,边洗边唠,悠哉悠哉地浸泡、揉搓,把疲劳、肮脏、烦恼洗去,换得一身清爽。起身,男人们点燃一根香烟,继续海聊神侃。三国隋唐,暹罗爪哇在吞吐出的烟里雾里幻化演绎;芝麻绿豆,收播种养在时荤时素的俚语俗话中展望谋划。女人们在家长里短的嬉笑喧闹声中早把换下的衣服清洗完毕。池塘边,大人们用他们的方式拉扯一天中最休闲惬意的时光,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

接下来的时间,属于孩子们。

夜幕降临,孩子们用吊桶从池中汲水,给旷埕降温、清洗,然后划定“势力范围”,确定夜里睡觉的地盘。做完之后,衣裤一甩,倏地钻进池里,一个闭气,老远才浮出水面。“节目”开演了:一拨人分成两队,各种游戏就此展开。先是一对一比赛闭气潜水,然后计算总比分。接着比赛游泳,采用的是接力赛。开始时秩序井然,后来就免不了混乱,于是击水仗开打了,泼水声、叫喊声混成一片。混乱中,不知谁撑来一片竹排,蹲在竹排上用竹竿猛打水面,惹得鱼儿们纷纷跳出水面。有了鱼儿们的“助兴”,孩子们更加疯狂。这时候免不了遭大人呵斥,我们才消停下来,于是先后爬上岸,来个“中场休息”。才喘了口气,岸上游戏又开始了,穿着个裤衩,要么捉迷藏,要么玩老鹰捉小鸡,不一会儿,一个个不是灰头土脸,就是大汗淋漓,又都跳进水去。玩累了,夜也深了,于是纷纷上岸,在埕面上铺开草席,或干脆就着埕面,倒下,看天上银河群星闪耀,或数起星星,或争论哪颗星最亮,语音刚落,鼾声四起……

除了玩,池塘也会给我们带来实惠,比如摸石螺——在塘泥里摸,在石缝间摸。有一次,一位小伙伴摸着摸着尖叫一声往岸上甩去一团东西,原来他摸到了一条水蛇,吓得他尖叫不已,面如土色,大伙却哈哈大笑。

有时候早晨下过一场雨,雨后池面会浮游些小虾,我们用网兜捞起小虾。小虾虾体透明,活蹦乱跳,煞是可爱,抓起放进嘴里,虾儿在口腔里跳动,咬下,一股腥甜之味,既好玩,又好吃。

那时的鱼塘属生产队所有。年初,有卖鱼苗的把鱼苗挑到池塘边,然后“3缺2,4缺1,5无加,6加1……”一边用瓢舀出鱼苗放入池中,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净是些数字,不知何意。舀完了,他就对生产队长说共放进池中多少鱼苗。孩子们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鱼苗贩子唱的是数鱼苗口诀。鱼苗个儿小,且在瓢斗中游动无定,难于逐一数清,中国农民就创造了这么一套以5为单位的计算鱼苗的方法。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对民间的智慧感到既神奇又佩服,萌生了好好学习的念头。

每年到了中元节,生产队开始张网捕鱼,把鱼分给各家各户过节。以后每逢过节,同样会捕鱼分鱼。年终则抽池,把捕得的鱼一次性分给队员,以备过年之用。

那年头,爸爸负责开抽水机抽水。抽水时会连带把一些细小的鱼儿抽上来,孩子们就用网兜套住水管排水口,兜住小鱼小虾。网兜套了一层又一层。因为爸爸负责抽水,第一层网兜自然是我的,这样总能兜些小鱼虾,我非常高兴,也非常得意。水抽干了,鱼捕完了,则会让村民下池拾捡。孩子们最高兴,兴趣点当然在玩不在鱼,鱼捕不到,玩泥巴倒玩得起劲儿,身上,脸上涂满泥巴,几乎认不出人样来,大人们也不恼不骂。谁家的孩子不这样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鉴开的,岂止是池塘啊。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7561人浏览   2025-05-05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解除
8987人浏览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