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晒秋 (乡域/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任静 发布:2022-11-03

晒秋  

姐姐发来晒秋图。我看见,她城里的玻璃阳台上,和暖的阳光照进来,桌子上摊放着一小堆红枣,几个鲜红的辣椒,小塑料筒里插了一大把挂面,还有一束干的黄花菜。这些都是来自故乡的特产,一幅我童年喜欢的乡土画。

深秋时分,乡村色彩斑斓的秋意,一股脑儿恣肆涌进了农家院落,像一串鞭炮炸响了农家欢庆丰收的喜悦。一筐筐红薯被摆到了窑洞深处的土台上,洋芋都放进了洋芋窖。阔大的青石板窗台上,齐刷刷地摆满了南瓜,金黄的或墨绿的,沟壕深深,每一个足有小脸盆那么大。

在窗台不远处的台炉上摆放着几张洁白的盖帘,盖帘上薄薄铺了一层蒸过的黄花菜,呈黄褐色,我们那里叫金针。屋檐上垂下来几缕灰白色的泽蒙花,空气中似乎到处盈满了泽蒙的香气。几乎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都挂着两三串火红的辣椒,一串沉甸甸的蒜辫子,墙壁木橛子上还挂着大小不等的各种柠条筐子,里面晒着红艳赛玛瑙的清涧大红枣。有一只较小的筐子里面竟然晒了一些酸枣。那是母亲给我单独准备的,她知道大女儿最好这一口小零嘴。

地面上平整宽敞的地方,摊晒着金黄的谷子、火红的高粱、五颜六色的豆子,其中有绿豆、豇豆、红小豆、饭豆、芸豆……竟然还有一堆碧绿的麻子。我知道那是过年时要出清油的一种农作物,产量虽低,庄户人家却少不得它。一想到不久将会享用到醇香的麻汤饭,我赶紧挥动手势将院落里觅食的几只鸡子赶得远远的,生怕它们啄吃一粒麻子。院墙附近,在一棵绿荫蔽天的洋槐树下,搭建了一个高高的玉米架,金黄色的玉米穗整整齐齐地一层层垒砌成一座收获的金字塔。

如今,在远隔故园千里之外,我满怀喜悦地回望儿时丰收的景象,一幅一辈子也看不厌的乡村秋意图。

“今年的谷子丰收喽!”父亲弯腰伸手摊晒着满场地金灿灿的谷子,金风拂过,空气中散发出阵阵新谷香气。下午太阳西斜时,父亲和母亲张着大口袋,将晒干的谷子装在袋子里,整整装了八九袋子。母亲满脸喜色,挨个从那装满粮食的袋子上抚过去,动作轻柔而充满了爱意,恍若抚摸着婴儿俊俏的小脸。俗话说,囤里有粮,心中不慌。那个秋季,我们全家被丰收的欢乐鼓胀着,仿佛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

母亲仔细挑拣着沟壕又深色泽金黄的南瓜,“你们走时每家带回去几个吃,咱们自家农家种的,又面又甜!”母亲欣慰地说。爱吃南瓜,也爱种南瓜,南瓜是母亲不舍的情结。每年她都要在自留地里种上一坡南瓜,扯开长长的瓜蔓直拖到地畔的土坡底下,叶片大而碧绿,最显眼的是一坡南瓜花,色泽金黄,点缀在黄土坡上,乡土气息浓郁。我们每每望着南瓜花勾勒的那幅乡土画,心中便无来由地满是富足和喜悦。

整个秋天都弥漫着收获的祥和气氛。谷子、高粱,各种豆类相继入仓后,母亲总要把第一茬碾出来的黄灿灿的新米分别给我们姐妹捎来,每次接电话,母亲的声音听上去都是喜滋滋的。父母不但寄来南瓜、小米,还在第一时间寄来了金针和尚且嫩嫩的玉米棒子。其实,父母明白这些东西在城里到处都可以买得到,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爱,与儿女们一起分享劳动的成果。

我凝神望着姐姐发来的晒秋图,思绪早已飞回了遥远的故里。秋天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陪母亲晒秋,坐在暖融融的秋风里,听母亲娓娓细数丰年。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解除
10190人浏览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