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花开
石斛茎上冒出许多米粒,渐渐长成突兀的小喉结,又过了些日子,变成了饱满花蕾——想到石斛即将花开,我便心花怒放。
经查,石斛,兰科,多生于高海拔的山地,林中树干或山谷岩石。中药,具有降血糖、增强记忆、抗白内障等药效。因石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人们也喜欢养植。
第一次认识石斛,是多年前到广西旅游时,在一植物园看到古树古藤上长满了一种茎状植物。它们千姿百态,根须吸附于粗糙的树皮,花泽斑斓桀骜,气味芬芳,有的倒挂空中,令人震撼。
从此,石斛在我心中扎下根,寻寻觅觅,买回好几盆养植。“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当年苏轼曾从江边捡怪石种石斛。米芾虽未养过石斛,却有呼石为兄的痴迷。想到石斛生长于石,我便兴冲冲地搬回几块石头摆在阳台,并在石头上铺满苔藓,日日浇水,期望苔藓落石生根,以便植上石斛。
或许阳台上的阳光太过热烈,石头没养出个名堂,石斛却一盆接一盆枯萎,心情沮丧得很。
原来,养石斛并非易事,懂比爱更重要。
花场师傅悉心教我这个常客,说石斛宜贱养,忌富养,要选择透气好的花盆,添加树皮、石子,滤水好,根才不会腐烂。
我遵照花场师傅的方法重新挑盆选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迎来石斛花开。
石斛喜半阴半阳的环境,从室内到阳台,再从阳台到室内,似乎能听到它拔节的声响。几年来,从三五根茎秆长到了二十多根,绿鞭扬起,白驹过隙,生活漾出紫色的旋律。
石斛花开,弯弯的花骨朵,瞭望尘世烟火,或两朵相挨,并蒂绽放。或三朵相拥,似小康之家。
石斛的花期漫长,一场花事,跋涉半年。那六角花瓣,如雪花般轻盈,却要经过无数个黑夜,美,方呼之即出。
梭罗便是典型代表。他曾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居住自搭的木屋,吃自耕自种的食物,过最简朴的生活。他写的《瓦尔登湖》散文集至今备受人们青睐。梭罗用回归自然的理念,让身居城市中的人们,对物欲与精神的束缚有了自醒的松绑。对低碳生活,低碳出行有了自觉的恪守,对回归田园充满了诗意的向往。
原本生长于高海拔的石斛,一旦进入百姓家,便成为人们修心养性的“使者”。居陶盆,树皮屑、小碎石、苔藓便成为它全部的养料。石斛对环境苛刻的低要求,参照朴素主义,让我听到了生命本真的回响,也看到了跌宕起伏的众生相。
我曾写下一首《石斛》的诗歌,粘贴于此,期望花开,以铁的介质参与我们的生活。
记得第一次石斛花开,爱人像添了闺女,专门拍下花开特辑,发朋友圈赢得点赞一片。
春去秋来,不觉间,我与石斛相伴已有五六年,越发觉得石斛与朴素简约、所需甚少的人有隐秘关联。
石斛与兰同居一室,与阳台上的玫瑰、紫花凤梨簇拥,像姐妹,更像亲人,清风拂面,相谈甚欢,在人间增添许多温情。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