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端午印象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8-10

过端午,在湖南老家除了采草药、包粽子之外,还有插艾草菖蒲、吃粽子、佩香囊、喝雄黄酒、治蛇蚁等习俗。

五月初四傍晚,家家户户会在自家的门楣和窗台上插上一株长长的艾草和一株菖蒲,大人们说,有驱邪神效。艾草和菖蒲,一般会提前采好。到了初四这一天,每家都会把菜园里种植的艾草收割回家备用。端午节用过之后的艾草,大人们会把它收起来,把一株株艾草折成5寸长左右捆成药把,放在屋檐下或窗台上晾晒备用。听说,用艾草配枫树枝叶熬药汤洗澡,可以祛风湿。母亲说,妇女坐月子的时候,都要坳上几盆艾草药汤洗澡。艾草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端午节妇女的头饰。到了端午这一天,村里的叔婆、伯母、婶婶、大姑、小姑、姐姐、妹妹们,她们的头上都会插上一片新鲜的艾叶。看着她们,不得不惊讶乡村女人的淳朴、美丽,感受她们天然的芬芳。

挖菖蒲自然是我们小孩子干的事情。村子旁边有一条清亮的小溪,靠水的岸边石头缝里生长着一绿色的植物,人还没有靠近,就能闻到一股芳香。一定要带根茎挖出的菖蒲才有用,挖回菖蒲之后,母亲从菖蒲上取下一小段根茎,放在灶台上烘焙,到了端午早晨,用一根绳子把烘干了的菖蒲系在我的胸前。端午用过之后的菖蒲,父亲会把根茎取出晒干备用,偶尔会在蚊帐前面系上一两段,说是可以驱蚊避虫。

五月初四晚上,便开始煮粽子了。吃过晚饭之后,母亲把包好的粽子一串一串地放进烧水的“汤瓶”中,放上几瓢水。父亲便会往灶膛里添上几块比较耐烧的杂柴,开始煮粽子了。不一会儿,粽子的香气便充满了狭窄的小屋。那一股清香,钻进我的鼻孔,挑逗着我的胃口,好想吃个粽子才去睡觉。父亲说过,包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到了初五早上,要先用粽子敬奉屈原之后,我们才可以吃。当时我不懂谁是屈原,更不懂纪念屈原的意义,但是父亲说的话我还是听的,我只好枕着粽子的香味进入梦乡。

我知道,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一从床上爬起来,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其实父亲很早就起床了,挑着一担草药去了县城。当我起床之后,母亲便从“汤瓶”中捞出两串粽子,依然是热气腾腾。我吃过一个粽子后,母亲把一个“羊角粽”吊在我的衣裳纽扣孔上,催促我去上学。

佩香囊是小孩子的专利。端午之前,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利用家里做衣裳剩下的红色、绿色、花色的边角料,做出各色各样的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一直沿袭至20世纪末。小时候,到了端午节这天,父亲会从县城买回一两左右的雄黄研成粉末,放在一壶水酒里温热,除了筛一碗出来留着自己饮用之外,剩余的母亲会把它倒在一个水瓢里,马上用手指蘸上一点点涂在我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然后母亲端起水瓢,拿着一个洗碗的扫帚走出屋外,用扫帚沾着雄黄酒在屋子周围的墙角,说是一年之中蛇虫不会进屋。

随着岁月的流逝,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开始淡淡远去。唯一保留下来的就是端午节的药草,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愈来愈盛行。每年端午节这天,无论在农贸市场、还是在集市,满眼尽是大堆的药草,一股股草药的芬芳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作者:朱爽生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