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的时光
消夏是一个文雅的词,即避暑的意思。鲁迅小时候每年暑假跟随母亲到乡下外婆家消夏。对于鲁迅来说,陌生的乡下充满神奇,钓虾、放牛、看社戏,煮罗汉豆,以致多年以后,他还念念不忘这些事。
我是不能像鲁迅一样跟着母亲去外婆家消夏。我的外婆在我四岁时已过世,何况母亲还要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我只是囿于村塆一角来消磨酷热的时光。我不知道夏从哪一天开始,大概树木葱茏、田野的禾苗扑扑往上长时,夏就来了。
风裹携酷热让暴露在太阳底下的我们直呼好热好热,然后跑回村里的树荫下喘息,一边享受南风吹拂,一边眺望田野里劳动的人们。
我们知道汗流浃背的时候,风吹过来是最惬意的事。躲在树荫里吹风,坐在屋檐下遮荫,或三两个伙伴在巷子里玩游戏,这都算是乡村孩童消夏的方式。我们春天常去的当铺山、南边山和南边渠道的岗地,现在都让给牛羊猪狗,白日光肆无忌惮地在那里奔跑,被烈日踩踏匍匐在地的青草泛着一片片的白光,一切景物在暑气里错列而模糊。
早稻已抽穗,南风夹杂稻花香和阳光的气息塞满整个巷子。午饭后,父亲用扬叉顶出搁置在房间横梁上的两乘竹床,搬到大塘里浸泡。蝉在埠头旁的树林不停地鸣叫,叫得人汗流浃背。我跟着父亲下到塘里,双手扶着竹床的支撑竿,双脚胡乱踢打着水面,水花溅了父亲一身。父亲不会水,他站在水中用草把子擦洗竹床上的灰尘。灰尘粘在身上很痒,父亲不让我趴在竹床边玩水。
竹床搬出来意味着三伏天即将来临,各家的主妇把去年用过的蒲扇找出来。蒲扇上面积满了灰尘,母亲拿着一把竹刷子去塘里洗。蒲扇放置一年,有的地方破损开裂,母亲用剪刀沿蒲扇剪掉边,再拿布滚,缝上线,原本破烂的蒲扇又如新的一般。改小的蒲扇很轻,母亲给我扇风。因为过完夏天,蒲扇总放在房间横梁的门板上,不免让老鼠咬得稀烂,不能修补的蒲扇只能生火做饭时扇扇风。我家人多,蒲扇不够用,每年夏季总要买一两把。姊妹都抢着用新蒲扇,新蒲扇太沉,摇不了几下,手痠,姊妹们只是投个新鲜,新鲜劲一过,新蒲扇还给了父母。
我们总是起南风向南、刮北风朝北,以此消磨夏日漫长的时光,可大人们白天要顶着烈日干农活,只有夜晚才能纳凉。大塘的堤埂就是乘凉的好去处。大人们人手一把蒲扇,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说古论今,扯着闲话打发夏夜的酷热。我们最喜欢躺在竹床上听他们讲故事,当听到鬼故事后不免会害怕起来。
不是特热,我们是不在外面过夜的。一般乘凉到半夜,暑气散尽,凉风起来,大人喊醒小孩回去睡觉。因为睡得糊涂,嘴里应着声,人并不动。突然听到大人喊下雨了,我们立刻从睡梦中爬起来,睁开惺忪的眼抬头看天,半弦月正当顶,星星忽明忽暗地一闪一闪,应和着草丛的萤火虫,蛐蛐与田里的青蛙正赛着歌喉,在午夜里格外嘹亮。我们又被瞌睡虫袭扰,倒头又要睡,父亲一把扯起我们,背起竹床往家走,我们像梦游一般跟着父母回家。
除了下雨的日子,每天都重复这样的情景。我们那时还不谙世事,一扇一席都让我们欢欣鼓舞,幸福是极简单而易得的。消夏最简单最原始的方法就是躲避太阳的暴晒,到有风的阴凉地懒懒地睡午觉。大了以后,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玩耍,家中的事地里的活都要做,哪怕太阳烘烤大地,人被热气包围也得劳动。累得腰酸背痛头发胀时,短暂的休息让人觉得好幸福,好惬意。没有汗流浃背的劳作是体会不到南风吹拂的凉爽,处于两个极端时,人的感受才强烈。
而今电扇空调早取代使用千百年的蒲扇,竹床也难得一见。我有时想,假若鲁迅那个时代就有电扇空调,也许他不会跟着母亲到乡下消夏,自然就没有乡下小孩夏天避暑的乐趣,也更没有《社戏》这篇文章了。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