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散文如同在喝咖啡
近日,谭功才的第三部散文集《南方辞》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他说:“我曾尝试过一段时间的诗歌和小说创作,觉得还是散文最适合我的表达方式。我很钟情它,每每写散文就如同在喝咖啡。”
▲谭功才散文集《南方辞》
近年,我对谭功才的创作一直是关注的。他工作之余,潜心散文创作,且深挖乡土这一领域。说他的散文滋养了一颗颗渴望亲情友情爱情的心灵,并慰藉了一颗颗孤独的灵魂则实不为过。
乡音、乡情、乡愁在他的三本散文集里氤氲和缭绕。《身后是故乡》和《鲍坪》这两本集子,他把更多的笔墨泼在了生他养他的故土——鲍坪上。记录了他家乡的地理和相伴他童年成长的人们。大山是贫穷的,而人们却是乐观向上的。他用诙谐真诚的文字记录人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些文字勾起了我的回忆。在我童年生活的乡下可是司空见惯的。这样的图景不是经常出现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么?谭功才的数十篇散文连缀在一起,便组成了一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生活图景。那里的人们悲苦着,也快乐着。这种不消沉的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真实写照吗?
《南方辞》中虽然没有写故土,但数十篇写的都是远涉他乡的“乡亲们”。他们遇上了改革开放,一颗颗被苦难浸泡成黄连汁的心渴望变甜,渴望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抛妻弃子,或告别父母,孑然一身,远离家乡,辗转武汉、北京、广州。
他们在异地他乡拼力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他们也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谭功才笔下的“鲍坪人”不仅富裕了,还成为了“城里人”。他们远离农耕文明,拥抱现代文明,过起了灯红酒绿的生活。
谭功才的写作并不仅仅关照个人的奋斗,更是浓墨重彩写了乡亲们是如何抱团一起奋斗的。大家凝聚一起,你帮我,我搀你,艰难前行。他们的日常和事迹令人泪目。谭功才也为部分乡亲的堕落而难过。他在《南下先祖陈连升》一文中写道:“正如稻中有稗草,我辈从“邬阳关”而来十余万乡亲,也曾有极少数稗子充斥在这块土地上。游手好闲者有之,贪图享乐者有之,不劳而获者有之,他们面对眼前斑驳的繁华世界,将祖辈恪守的情操和气节丢于脑后,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我,辨不清前进道路上的方向。”为此他恨铁不成钢,义愤填膺地写道:“当他们回望身后的故土和巴人的杰出先祖时,会不会也曾有过那么一点愧悔?我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是,幸而在虎门这个近代史发轫的前沿之地,我们找到了一座航标,找到了一座灯塔,找到了一面旗帜。他,就是我们土家民族南下的先祖陈连升将军。将军用他慷慨悲歌的气节,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土家精神。而两百年后的我们,应该沿着他的足迹,在这个时代写下我们土家民族的新篇······”谭功才也是南下打工大军中的一员,他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与得失,并时刻铭记着“土家精神”,希望土家儿女能恪守土家的“魂”,将土家族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有人说文学是什么?是让人们在文字的力量面前虔诚,在人性的光辉中得到灵魂的净化。
阅读《南方辞》体悟到,原来谭功才一直活在土家族这个大家族里的。他想通过《南方辞》一书,去影响和激励新一代的土家族儿女!
谭功才的三本散文集,更多地记录了他和与他相关的同乡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委实可以当作一本日记珍藏。我不禁想到一句诗:书香恒久远,文学正春光。
谭功才是一个勤奋的作家。希望年过半百的他身体康健,为读者奉呈更多散文。只要岁月静好,他是能做到的,因为他太热爱散文了!
我曾对他说,从事散文创作,其实是非常艰难的。散文这种文体进入容易,却很难做到极致,千篇一律者众,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难上加难。谭功才说,爱,就不撒手。对散文,他是真爱。
散文可以及时记录生活的点滴。《南方辞》里,记录了身份证、劳务证、未婚证、打工仔、打工妹等,这不就是时代的烙印么?谭功才用散文记录了这些,既是一个散文家的自觉,更是一个散文家的责任,这再次证明了散文体裁的优越性。是的,一种文体的存在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是不能被替代的。
“写散文就如同在喝咖啡!”——功才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