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汉良‖古道的梅(地标/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5-18

古道的梅,开在我心上

没去梅关古道前,梅花活在我读过的书里。

“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词里的梅、雪经常联袂出场。我的家乡湖南,小雪常见,梅花却不多见,所以“梅雪争春”之盛景现实中终未见到,枉自辜负我对此诗的喜欢。

记得《红楼梦》里有一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那一章节里众人芦雪庵联诗,其中关于梅的描写,至今记忆尤深:“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数十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的显得精神……”在粉妆玉砌的雪地上,还有一着红装的佳人宝琴,与红梅相映成趣。

书上说南方赏梅的地方不少,苏州的香雪海是著名的赏梅之地,但我无缘去。我生活过的永州与中山,这两地未听说有赏梅佳处。春天外出踏青,见过桃花梨花李花,见过玉兰芙蓉,但真少见梅花,所以,赏梅还是停留在诗词里。

诗词里梅花很多,爱梅的痴人也多。陆游开在驿外断桥边不与春争的寂寞之梅,遗世独立;李清照年年插在雪里的醉梅,赢得满衣清泪,缀满闲愁;林逋暗香浮动在黄昏的梅,含波带情,峻洁清高;还有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飘满台阶,拂花下人一身叫人烦恼的落梅。

书里赏梅,始终隔了一层纱,摸不着,嗅不到,直到我在一个冬天来到梅岭。

初识梅岭,也是从书上读来,那是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当时我读初中,即使能倒背这首类似绝笔的气壮山河的诗,也仅知梅岭在广东南雄,甚至不知梅岭是个赏梅圣地,只是没想到二十几年后,我有机会亲至。

之所以称“梅岭”,是自西汉初年以来,此处遍植梅树,古道两旁冬天梅花怒放,满山遍野,梅树拥簇,红梅白梅交织,至今日,仍有上千亩梅树。

刚近古道,以为来的不是时候,古道入口的梅树已经冒出嫩芽,花已经谢了,难道现在不是梅花盛放的时候?带着疑问,我去问摆摊的小姑娘,她说古道一带,有很多种梅花,开花有迟早,小部分已经谢了,但大多数正当时。“你们来得恰好,天气也好,到前面去吧,梅花漂亮着呢!”谢了小姑娘后,我们一行加快了脚步。

果然,转了几个弯,凛冽寒风中一股悠悠花香扑鼻而来!这是一种我从没闻过的香,淡雅却又不浓烈,若有若无地散在风中,空气中弥漫着幽幽的香味,如陈年老窖,韵味深长。

“妈妈,你看!”孩子开心起来,我也看到一树树光秃秃的枝丫上开满了灿烂的花朵,每一朵花都小巧玲珑,金黄色的小小花瓣在寒风中迎风怒放,同一棵树上,形态各异的梅花挺立枝头,艳而不媚。

梅花品种确实很多,珍珠梅,腊梅……从标牌知道,有一株被称为梅花皇后-——这是一棵看上去颇有年代的梅树,国画书上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按这标准来看,梅花皇后绝不是浪得虚名。不远处,有一株名曰梅花王子,单从花朵来看,与皇后比毫不逊色。

沿着青条石鹅卵石铺就的古道,来到关楼,眼前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明朝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南面刻有“岭南第一关”。在关楼侧,有一块石碑,上刻“梅岭”两个苍劲大字,通过关楼,抬头见门额署着“南粤雄关”四字,字迹苍劲有力。因为地跨两省,这里的梅花有南枝落、北枝开的特色。因地势关系,北面的梅花开得更盛,红梅、白梅、绿梅、腊梅争相怒放,花海如潮,游人穿行其间自然暗香盈袖,馨香满怀。从高处望下去,岭下的驿馆和沿途的楼阁碑林掩映在梅雪之中,分不清是花还是雪,眼前此景,这不就是香雪海吗?

古道很“古”,处处皆是故事。

唐开元四年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唐皇诏令他负责扩展梅岭古道。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在梅岭垭口处打通了一座长约二十丈、宽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坳,拓宽了驿道,并再次遍植梅花。从此,梅关古道成为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也因其独特的景象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真可谓“一路梅花一路诗”。

苏轼贬谪岭南又大赦返京都经过梅关古道,并赋诗多首,“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写的便是此地。他亲自栽下一棵树,至今仍葱茏茂盛。汤显祖途经梅关,听闻知府女儿因情而逝,触动内心写出《牡丹亭》,流传至今。

回程,我踏着磨得圆润的鹅卵石路,再次来到东坡树下,千年风流逝去,古树犹存,历史总是以这样的方式让后入记住。这次在这绵延千年古驿道上,我终于得偿所愿,赏梅之余,重温梅岭历史文化风情。

此后,梅花不仅开在诗词里,也开在我的心里。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推荐至上级及其他平台发表不另付稿费。)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9601人浏览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