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奇‖母亲在乡村(讲述/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5-16

母亲的开心事

这两次打电话给母亲,她都好开心。

前一回是周六的下午,电话响了一阵,母亲还没接听,这种情况估计她在做事,没听到。后来,她接听了,急促,高亢,大声,她有点气喘吁吁:“喂,我正在岭上。”我问:“这个时候在岭上干啥呢?”她说:“在岭上摘点藤茶,走咯走咯。”藤茶就是一种藤状的植物,春天里撸下它的嫩叶和芽尖,炒制揉搓,卷曲发白,像叶子里渗出一层盐霜,开水泡当茶喝,保健养生。电话里传来她收拾背箩,催促同伴下山的声音,挤挤挨挨,欢快调笑的样子。

母亲常跟村里两三个女人趁着季节,去采点山货,有时是蕨菜、金银花,有时是藤茶。我劝了她很多次,说年龄大了,不要去爬山过岭、柴窝里刺窝里去搞这些。她不听,总说在家里坐着也是坐着,一天找几十块钱也是钱,出去,还有人作伴一起,干点活反而好,手上工夫,不碍事的。

母亲的声音,听起来像清晨枝头的鸟叫,清亮,舒畅。在她劳动的时候,每次接听都是如此,像在游戏中的小孩子似的,语气里满是开开心心的小惊喜,而在下雨天,她坐在家里,便能听出一种微微的“闷”来,临末免不了叹一声:“又下雨,出不得门,在屋里干坐。”我们劝她不要干,她说,农民不干活,不上山下田,那该干什么?干一点,有说有笑的,活筋动骨倒不生病。每次,她都完美地说服了我。劳动,看来就是开怀的灵丹妙药,说再多,对她也没用。

这一回打电话去,母亲立马接了,传来嘈杂的现场声音。我问是不是在赶集,怎么那么吵?她嘿嘿笑了两声,好像有秘不可宣的喜事,说不在集上,而是在村里的大屋场蒋屋,县里有个公司来乡下推销净水机,村里男女老幼都聚在那里。

“我们都喝井水,要什么净水机咯。”我听了哈哈笑起来,“能卖得出去么?”

“卖不卖得出去是他们的事,有小东西送,昨天领回来一个塑料盆和垃圾桶。”母亲兴奋地说。我立马想起城里超市门前排长队领免费商品的大爷大妈们,这种场景,永远群情踊跃。

“可能也有人想买吧,住在大马路边的,灰多烟大的,不知道有人要不。”她似乎怜惜起推销公司来,总有那么一点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又补充一句:“反正我是不要的。”

“哈哈哈,人多不咯。”我故意逗她。

“当然多啦,难得看热闹。”

“家里一切都好,你们也没什么事吧?”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母亲快刀斩乱麻,“我要去看看,看今天有什么领,挂了。”

这样的热闹,在宁静的村子里,一年到头难得几次,喜欢热闹的母亲,怎么能错过呢。

我想象着,人头攒动中,穿着粗布衣服的母亲,一脸喜悦,循着手持扩音器的声音,挤进去,踮着脚尖,去打探有没有什么免费新物件可领回来,或遇到挤出来的相熟的同村女人,打听小道情报,哪个服务员最好说话,哪里最快能领到可用的东西,新鲜、好奇、焦急又忙碌的样子。对于经济方面,母亲这类乡村女人,实在比城里女人精明太多,知道那些所谓免费赠送的礼品,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她们的原则是不买产品,有东西白送,才去凑个热闹。母亲眼里,此时一定闪烁着实用的小精明的油滑,得到一点小礼品,足足可以让她高兴好几天,事后说起来,都是个好想头。

家里积了很多这样的赠品,桶、毛巾、筷子、小被套等,那都是母亲的小惊喜。上次我回家,她用茶盘托出一套很精致的瓷饭碗,白光釉底,桃花粉彩,我赞好,问几时在哪里买的。她得意地说,又是有个公司来村里推销产品时免费送的,还特意加一句,不是一般人还领不到哦,是公司现场有人刚好认识蕙香,她拿了一套,也帮我拿了一套。蕙香,是跟母亲上山采野菜的一个同村女人,可年龄比我还小几岁。这话,我听出母亲心里得胜的骄傲,也听出她有一伙相互帮助的劳动闺蜜。

母亲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她虽然只读过三天书,一个字也不认识,但给她一座山、一丘田、一块土,勤勤恳恳地劳作,她就开心,假如还有一帮知暖知热的乡邻和亲友,那简直就是幸福了。

有时,我真觉得她过得比我好,好到我也开心起来。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推荐至上级及其他平台发表不另付稿费。)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