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从垠‖《花甲回眸》:花甲赤子如歌行(书声/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5-10

花甲赤子如歌行
——张席敬先生文集《花甲回眸》序

这些年因为微博、微信等传播手段的大众化,我的高中同学张席敬大作《花甲回眸》大多数的诗文,此前我断续都拜读过。初读这些诗文,被这位数学教授的文学才华所惊艳,为他数十年来不变的赤子情怀而感动。席敬兄计划将这些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嘱我写点文字,因此又系统地读了一次,现将读后点滴记录如此。

▲张席敬先生文集《花甲回眸》

这些诗文,如同带着露水的野花,独特的泥土味,扑面而来。

这些诗文,又如燃烧的炭火,炙热的赤子情,直击读者的泪点。

这些诗文,紧跟时代的脉搏跳动,如一部六十年的小史书,读者窥一斑可见全豹。

先说说独特的泥土味。这里说的泥土味,就是赣北故乡的乡村味道。我们的故乡靠近长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曾是中国有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孕育出许多独特的人文习俗。《花甲回眸》中,此类文章甚多,描摹得生动而传神。例如《儿时的年味》中,“如果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家里的鞭炮放得不顺利,大人们的心里会很不踏实,担心来年会有什么不祥。只有相安无事到了第二年的年三十晚上,才能放下心来”。反复品读此段,不禁会心一笑,想起了年幼时的除夕夜,我家三兄弟抢着点燃鞭炮的场景:父亲极讲究这些仪式,每年的除夕夜,将饭菜都摆上了桌子后,郑重其事地将鞭炮拆封,长长地摆在门外,指挥我们三兄弟燃放鞭炮。看到鞭炮炸成一堆红纸屑,满脸笑意地招呼我们全家人上桌吃年夜饭。边吃饭边评论谁家的鞭炮又脆又响时间又长,喝下几杯薄酒,然后神色迷离地和我们规划来年时光。

这样传神地描写故乡的篇章还有很多,如《家乡的稻场》《家乡的老屋》等等。“家乡的稻场,不仅仅用来晒谷、堆稻草,还是人们歇息的好去处。特别是到了夏天的晚上,稻场成为家人们纳凉的好地方,人们搬出竹床,拿出小桌子,坐在竹床上吃晚饭。洗澡完后摇着老蒲扇,躺在竹床上数星星、唱山歌……”我离开故乡已有三十年了,每每读到这类文字,思乡之情总会随着窗外的白云飘啊飘的,草长莺飞的故乡,就会飘进我的梦乡。

再来说说炙热的赤子情。《花甲回眸》没有华丽的辞藻,直击人心的是作者赤子情怀。书中父子母子之情、师生之情、故乡之情,情情动人。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冯承炳先生,英年早逝。席敬兄是恩师的外甥,他们既是舅甥关系,又有师生关系。2009年的一天,他将怀念冯先生的散文《红烛颂》寄给我。我反复品读,夜不能寐,泪洒稿纸。文中写道:“他人生中最后一届学生,是我们这届高中毕业生。他连续奋斗了整整四年,特别是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他耗尽了他的全部精力,终于在暑假期间累倒住进医院。后来他病情加重,大口大口吐血,最终呼吸道被淤血所堵,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年仅三十九岁。”先生当年带病上课的情景,历历在目。去年底,先生长女丽萍老师,应区教育局请求,撰写纪念其父的《永远的怀念》一文,席敬转发给我,“苍天是那样残酷。父亲哪怕迟走几天也好,那样,他就可以看到他学生们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了……”恩师虽然离世四十多年,今天读到此处,仍是泪湿青衫。

《花甲回眸》中此类能触动人心描述师生之情、同学之情的文章还有不少,如《我的恩师唐光鳌》《我的富婆同桌》等,师生之情情深似海,同学之情纯朴清朗,让我动容,反复品读。

席敬是个大孝子。《花甲回眸》中,除了特写父子、母子之情的《母亲之歌》《父亲家书》等篇章外,还有好多文章,在不经意间流露对离世父母的深切的怀念之情。如《我的发小》这篇文章“如今,当年那两个小山村的母亲,都先后离开他们的儿子,在另一个世界里相遇。也许,她们在一起仍会念叨和牵挂他们的儿子,就像他们的儿子对母亲有着无穷的思念一样”。

好的散文,一定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去触动人的最隐秘的情感。就如同用庐山的泉水,煮庐山的云雾茶,水和茶都那么普通平常,却让饮者回味无穷。因为水有情,因为茶有情,因为煮茶的人更有情。席敬以赤子之情,含泪写作,所以读者也跟着泪目。

最后说一说《花甲回眸》的时代感。好多年前不知道哪位名家讲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出生的人,是共和国最大的幸运儿。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我们年届六十再回看这句话,真是很有道理。1979年高中毕业时,高考已经恢复两年了。我们抓住高中这个尾巴,认真地读了两年书,不少人因此彻底改变了命运。40多年来,我们这些人,随因改革开放掀起的时代大潮起舞,见证了国家经济巨变,也享受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花甲回眸》以感恩之心,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历史巨变。如《我的高考》《难忘的岁月》《老藤椅》等优秀篇目,它们以小见大,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读这些文章,你能真切感受到时代脉动,感受到作者对时代的感激之情,读出一幅生动的共和国近六十年来美丽的画卷。

席敬兄讲起出版《花甲回眸》初衷时,谦逊地说:“我试图把自己真切的人生情感,用最质朴的文笔表达出来。初衷是日后让自己在闲暇时,方便细细咀嚼,聊以自慰。如果一不小心能打动他人,那就算是意外的收获。”这让我想起散文大家柳宗元说过的“圣人之言,期以明道……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如此看来,《花甲回眸》并非自娱之作,而是以传统的中国文人的情怀,完成了“文以载道”“文以传道”之功。

如果说人生如歌,席敬兄的前半生,以他的真情演奏出华丽的序曲。现在即将退休,开启人生的第二春,人生之歌渐入高潮。我相信,在即将来临的高潮阶段,他将演奏出更加精彩的华章。有此为证:《古稀之乐》《耄耋之年》两部文集,已列入他的写作计划啦。

我们期待着。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推荐至上级及其他平台发表不另付稿费。)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吴从垠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